两会关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出台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公园?国家公园怎么建?全国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代表委员和有关专家,就其中的六大热点话题一探究竟。
国家公园有啥功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说,国家公园强调生态完整性,因此一定是相当大的体量,它的生态功能才能完整实现。“从保护濒危物种上升到保护整个生态系统,国家公园既能让大家认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同时也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精神需求。”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研究所所长张大勇说。
为什么要建国家公园?
当前,我国自然生态资源保护模式是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兼有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多种保护类型。由于大多数保护区是在抢救性保护的理念下建立的,存在缺少系统科学设计,管理部门多、交叉重叠、职责不清等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生态学家葛剑平说:“建设国家公园就是要从国家层面理顺这些问题,对上述保护地进行功能重组,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永续利用。”
以我国首个试点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试点的目标就是把分散在各部门的职能整合起来,实行垂直管理,形成合力,实现生态的科学管理、科学保护。”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晓南说。
国家公园怎么建?
国家公园虽然带有“公园”二字,“但它既不是单纯供游人游览休闲的一般意义上的‘公园\’,也不是主要用于旅游开发的‘风景区\’。”葛剑平说,国家公园兼具资源的保护、教育、科研、游憩等多种功能,因此在管理上,要避免随意性、粗放性和盲目性。要科学划定功能区,最大限度地保持原生态。
通俗地讲,国家公园是更大意义上的“公园”,不仅是当代的更是子孙后代的,既是区域的更是全国的。因此一切都要以生态保护为出发点,同时通过融入教育、观光体验等渠道满足群众亲近大自然的需求。
葛剑平说,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并非是在原有自然保护区基础上多建立几个,而是通过“试点先行、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思路做好系统整合、利益均衡与部门协同,要根除“九龙治水”的痼疾,实现“一个保护地一个牌子、一个管理机构”。
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何时出现?
目前我国已有三江源、神农架、武夷山、钱江源、南山、长城、香格里拉普达措、大熊猫和东北虎豹9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涉及青海、湖北、福建、浙江、湖南、北京、云南、四川、陕西、甘肃、吉林和黑龙江等12个省份。
业内人士分析,形成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后,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公园应很快能现身。
■新闻链接
进行中的9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三江源:包括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园区。
大熊猫: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总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涉及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其中四川占74%。国家公园试点区加强大熊猫栖息地廊道建设,连通相互隔离的栖息地,实现隔离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通过建设空中廊道、地下隧道等方式,为大熊猫及其他动物通行提供方便。
东北虎豹:选址于吉林、黑龙江两省交界的老爷岭南部区域。
湖北神农架:面积为1170平方公里。
浙江钱江源:试点区面积约252平方公里,区域内涵盖4个乡镇。
湖南南山:这里是生物物种遗传基因资源的天然博物馆。
福建武夷山:位于北部,总面积982.59平方公里。
北京长城:试点区总面积59.91平方公里,长城总长度27.48公里。
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试点区域总面积为602.1平方公里。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四川证监局定点帮扶的岳池县北城乡高木桥村的苕尖基地一片生机盎然。中信建投四川分公司在岳池县产业扶贫。川财证券扶贫小组成员在贫困户家实地考察。四川路桥董事长孙云与贫困户现场座谈并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