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创新难“病灶”何在?这一问题成为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隐忧:
IP热潮背后“造血功能不足”
近年来,涌现出大量剧情雷同的IP剧,宫斗、玄幻等题材电视剧长期霸屏。尽管有些热门IP剧的原著陷入抄袭风波,但并未影响到它们的收视率和人气。
与此同时,荧幕上较活跃的一些综艺节目,大多模仿国外创意。有业内专家指出,当下电视综艺节目同质化严重,“选秀节目火了就争相制作选秀节目,明星生存体验节目火了就一哄而上制作明星生存体验节目,盲目跟风会导致高度雷同带来的市场疲软。”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张兆安认为,文化产业的基础在于内容,内容的生命在于原创。“当前,我国文化原创力缺失问题不容回避,核心原创的缺乏,造成同质化、低端化经营问题严重,产业链整合能力较低。国内很多文化作品创造力不够,大部分作品属于模仿和复制。”张兆安说。
“我国原创优质内容匮乏,与全球巨大文化市场不相匹配。”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表示,近年来,市场上虽然出现了如“喜羊羊”、“熊出没”等国产知名IP形象,但其并没有显示出足以影响世界的精神内涵。
“一些创作者缺少对大时代的思考,甚至用电脑技术以拼贴移植代替真正的原创。”全国政协委员何香久说,文化产业的原创力太弱已经制约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国文化要想走向世界,必须要寻找自己的精神原乡。
会诊:
原创者缺少“造血”扶持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姚晓英说,文化产业以内容为王、创意制胜,这是全世界都认同的产业规律,但是现在对文化创意保护不足,缺少“造血”扶持。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目前,社会环境和行业规则缺乏对创新的扶持、认可和鼓励,是原创力缺失的“病灶”所在。
——现有利益分配机制对原创支持不足。姚晓英认为,利益分配方式是导向,原创力缺乏某种程度反映利益分配的不合理。“作家、编剧的收入与演员的收入是否能够相比?我们最后看见的是开放出来的那朵花,而这朵花的种子、枝叶、土壤、养分却没有在报酬上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正当权利保护不足致原创力受挫。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王兴东看来,作家和编剧是影视产业“基础的基础”,当整个行业都不尊重首创成果时,原创力必然受挫。比如,未经编剧授权随意践踏法律赋予剧本的“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制片人、导演或演员乱改剧本。“很多影片海报,经常找不到编剧名字,这种蔑视原创的现象是不应该的。”
——公平客观的文艺评价体系有待建立。当前,文化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乱象,票房、收视率、点击率等反映文化产品市场热度的“指标”,都暴露出不同程度的“造假”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曹可凡认为,数据造假影响观众判断。这些建立在造假基础上的大数据,严重影响人们对一部作品的评判,损害了原创力。
建议:
原创力需要法律保护
今年3月1日,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为促进我国电影产业健康发展、保护原创,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中,“德艺双馨”被写入法律,鼓励电影创作者既要具备良好的品德,也要体现不断精进的艺术才能。王兴东认为,业界应严守底线,改编时须获得原作者授权;评论家应勇于批评,监督原创质量,剔除劣质剧本。
一些代表委员表示,对原创力的激发和保护,需要有制度化体系支撑,以此来保证创新的持续性。
“文化产业振兴立法应突出扶持原创力,体现出我国保护原创、奖励原创、尊重原创、培育和提升原创能力的文化发展战略。要高度维护原创权益,最大限度激发创造力。”张兆安说。
全国政协委员李东东建议尽快完成著作权法修订工作,从根本上遏制侵权盗版现象,保护原创作者的积极性,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
姚晓英认为,增强原创力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是全社会、全行业应有的自觉。“每一个环节的劳动都值得尊重,盗版可耻,希望这两点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 史竞男 王阳 张辛欣)
新闻推荐
(记者张简通讯员苏琪晶)近日,钦州警方抓获了一名盗窃嫌疑人,但疑犯偷的不是现金,而服装店里的衣服。究竟怎么回事呢?3月9日10时许,在协盛广场附近一服装专卖店当导购员的陈女士迎来了当天的第一位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