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打击制假售假法律应有所作为 社会广角

来源:皖江晚报 2017-03-09 11:07   https://www.yybnet.net/

针对近日网店假货泛滥等话题的争议,马云3月7日在微博上发文称,要像治理酒驾那样治理假货,也许将使得假货问题迎刃而解。全国政协委员朱征夫也建议,建立质检、公安、工商、卫生等多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加重对制假售假的处罚。该建议与马云的观点一致,都是希望能够提高制假售假的法律成本,让违法者付出昂贵的法律代价,遏制市场上泛滥成灾的假货。

现在很多人有一个错觉,认为电商平台假货泛滥,是电商发展过度所致,因此将假货归罪于电商。事实上,这是射错了靶子,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制假售假行为一直存在,只是此前受制于地域流通限制,假货的流通渠道较为隐秘。但是在电商崛起之后,快递服务网点迅速铺开,商品流通渠道愈发畅通,个人网上开店也很方便,这也为假货流通提供了便利条件,制假售假者搭上了电商的便车,得以将假货销售到每一个角落。而且,淘宝、微信等电商开店门槛低,平台流量巨大,商家数量庞大且鱼龙混杂,亦给平台管理带来一定的麻烦,无形中增加了打假难度。

其实,相比线下打假而言,网络打假还是具备信息优势的,制假售假者在网上的痕迹,是无法全部消除掉的,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深度挖掘,排查相关假货线索,顺藤摸瓜找到制假售假者。但是,仅仅依靠电商平台网络打假是不够的,还需要司法机构的协作,毕竟平台没有执法权,只能为司法机构提供线索,配合其打假。

目前,我国刑法对制假售假者的立案标准是售假金额必须达到5万以上;产品质量法中对制售假冒伪劣行为的罚款标准仍停留在5万元,24年未变,相比制假售假者获得的暴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此一来,自然难以形成威慑效应。

我国已经步入消费时代,应该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修改相关法律条文,提高制假售假行为的处罚标准。同时,严格执行法律,以打击“酒后醉驾”的零容忍态度对待制假售假行为。如此,方可遏制制假售假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江德斌

新闻推荐

包河区为裸露空地“洗脸上妆”

本报讯城市中一些长期闲置的土地如拆迁工地、收储土地等,由于未有效管理和利用,成为乱倒垃圾、违章搭建、私自种菜等问题的多发地带,对城市环境和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记者昨日从包河区城管部门了解...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打击制假售假法律应有所作为 社会广角)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