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庆
南方人爱梅,北方人爱杏,所以在北方,几乎每家的房前屋后都有杏树,人们种杏、养杏、爱杏,致使杏花成了春天一张亮丽的名片。
北方的早春,料峭萧瑟,土地尚未睁开惺忪的睡眼,杏树已在温暖的春光下复苏了。经过一冬地蛰伏孕育,干瘪苍劲的枝条泛出年轻的青色,悄悄地鼓胀,饱满,脆弱的枝节爆裂出来一个个花苞,像一个个古代仕女,俏立枝头,在清冽的空气里,摇曳着无尽的风情。花朵一旦展开,霎时美成一片,一如云霞浮岚。在春风中独立芬芳,野气十足而充满灵秀,不仅装点出村庄第一道春的风景线,也划分出村民生活的冬与春,可谓“占尽春光第一枝”。
北方的村庄,从杏花开放的那一天起,才真正从冬天走出来。当杏花热闹起来的时候,村落立马就光彩起来,这时候,家家户户都打开窗棂,来迎接这一汪芬芳喜气。出得家门,往村口一望,天幕是辽阔、瓦蓝的,远远望去,一树繁华,那种感觉、那种美,使人觉着暖暖的,美美的。走近树下,一嘟噜、一嘟噜的杏花,洁白素雅,含情浅笑,如霞似烟,妖娆矜持,弥漫着浓而不烈、清而不淡的幽香,有的花蕾似乎极有灵性,恰恰有那么几朵、几十朵悄然开放,展现于树下赏花人的眼前,让你想起“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意境来。微风一吹,花瓣簌簌凋零,飘落到脸颊上,停留到衣袖胸襟间,王维有诗:“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也是这情景,只不过没有我们这般散发着乡野泥土质朴、天然的气息。
北方的杏花,是一种豪放大气地体现。不拘土壤的丰腴贫瘠,占得方寸之地就能落地生根,山岭间,沟谷旁都是她们栖息的好地方。自甘寂寞地站在那里,不求名不求贵,自自然然朴朴实实地完成着上苍给予它的那份职能。这与我家乡人那种勤劳质朴本分的天性,十分相似。杏花伫立在春风轻拂的枝头,卓尔不凡,凌寒不惧,将生命之源的坚韧和铮铮铁骨的豪情写满枝枝丫丫,它分明是等待了漫长的时光,才将积蓄已久的激情迸发出来,呈现出一派热烈欢快的勃勃生机。宋代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祁所写“红杏枝头春意闹”等,杏花似乎在呈现一种生命的姿态,经过夏暑的煎熬,秋雨的洗礼,冬雪的浸淫,才绽放得如此绚丽,将积蓄已久的激情迸发出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咏杏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寓杏为兴,寄托田园兴旺,和平美好的愿望。
杏子是家乡的特色水果,杏谐音“兴”,家家户户寓杏为兴,视杏为荣,广栽杏树于庄前屋后,田间地头,也是寄托人丁兴旺、家业发达的愿望。在春风轻唤万物共赴春日狂欢的一刻,站在村口,直嗓子吼一声:“杏花,春天来了!”一棵棵杏树,不论是在田间地头,亦或在街头巷尾、农家院落,仿佛都听到了口令,随着“扑哧”一声浅笑,千树万树的杏花竞相绽放,春意如同泄了闸的洪水,扑面而来。惊喜并不在于花开,而是它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满枝繁花,因为绽放而努力的过程,是那样的无拘无束、义无反顾。它把一个明媚的春天带到了人间,整个村庄就真的融入杏花的海洋之中了。慕名而来的游人向村口玩耍的小孩问路,一幅真人版“牧童遥指杏花村”的画卷出现在眼前,恍若穿越千年的奇遇,着实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离开故乡愈久,怀念之情愈浓。回忆最多的是故乡的杏树,一想起村口的杏花,我就感到遥远的村庄离我很近。有那么一株杏树,斜倚在千百年的诗与歌里,在杜牧踽踽独行的清明雨中,从黝黑苍劲的枝柯里,绽放着不老的田园心、故园梦。
好文共赏 我们在等你
《阳光报》好文共赏版面以发表高质量的文学作品为主,内容包括小说、散文、诗歌、评论、杂文,展示文学性和艺术性。当然,它也很接地气,学生们的优质论文、征文比赛、也都可以来联系我们。通过后的文章将被挑选刊登于《阳光报》的美文版。欢迎全国各地作家、诗人、评论家来稿,欢迎各行各业文化人来稿,欢迎小学生、大学生们来稿,也欢迎社会各界的“草根”作者踊跃来稿。
当然,如果大家想看谁的文章,你们也可以私信我们,票选出自己喜爱的作家,我们来帮您联系。
提升报纸文化内涵、满足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事情。
好文共赏,我们在等你!
投稿方式:1.关注“作家那点事”微信,私信小编;2.邮箱:yangguangbao2014@163.com;3.投稿请留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本版微信
新闻推荐
新华社电台湾富少李宗瑞被控性侵9名女子案,台湾高等法院更一审7日认定共8罪,判他合计39年2个月徒刑,还可上诉。李宗瑞2009年10月至2011年7月在台北夜店将二三十名女子带回住处性侵并偷拍,其中性侵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