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依法治理票房造假“潜规则” □江德斌

来源:凉山日报 2017-03-07 13:01   https://www.yybnet.net/

在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之后,就要进一步依法严厉打击票房造假行为,让从业者的违法行为得以严惩。

票房造假已成为业内的“潜规则”。据业内人士透露,全国电影票房至少有10%的“偷瞒报票房”,占比虽然不是很大,但对行业的负面影响却很大,乃是一颗急需割除的“毒瘤”。此前由于缺乏法律依据,面对票房造假,只能采取行政处罚手段,比如某部功夫电影被查实认定有3200万元虚假票房,可最终处理结果却只是“勒令发行方停业1个月,加上严重警告、谈话、通报批评等措施”,并未达到严惩效果。

而在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之后,就可以对票房造假采取法律手段,即予以罚款、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等措施。如此,即可明确票房造假属于违法行为,亦能够有法可循,从而依法打击票房造假行为,令违法者付出更为沉重的法律代价。而且,处罚力度也更大,特别是吊销许可证一项,足以达到震慑目的,令从业者好好掂量一番,值不值得去冒这个风险,万一被吊销许可证,5年内就要跟行业无缘了,要不要因小失大。

票房造假的成本很低,仅需要支付一点场租、设备费和税费。比如按照业内人士的测算,有的电影“花费400万就能买到4000万的票房”,几乎是十倍的杠杆效应。而另一方面,票房造假获得的好处却很大,可以提高影片的知名度,吸引到更多的排片场次、观众,为制作方、发行方赢得声誉,有利于未来作品的发展。可见,票房造假是劣币驱逐良币,如果不把这些害群之马清理掉,就会搅乱整个市场,破坏公平竞争环境,损害观众利益。

由此说开,近些年来,我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各地纷纷兴建影院,社会资本也集体涉足影视圈,大制作电影比比皆是,明星收入高涨,票房亦逐年增长。可在这表面繁华的背后,却是票房造假泛滥成灾,幽灵场、偷票房、瞒漏票房等花样翻新,各种匪夷所思的做法令人大开眼界,公众也不禁对票房造假产生质疑。任由这样无序发展,恐将毁掉电影产业。

因此,在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之后,就要进一步依法严厉打击票房造假行为,让从业者的违法行为得以严惩,从而倒逼其正视法律、遵守游戏规则,不敢再随意逾越界限,督促行业步入正本清源之路,让电影市场回归理性。

新闻推荐

奇山街道部署春季森林防火

本报讯(YMG记者禛祎通讯员纪永峰)近日,奇山街道召开2017年第一季度安委会全体(扩大)会议,对春季安全生产、森林防火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由街道主要负责人与各社区主任、各单位负责人签订66份201...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依法治理票房造假“潜规则” □江德斌)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