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北京地铁男子被曝辱骂推广扫码女孩,已被警方查获。3月4日晚间,一段拍摄于北京地铁10号线车厢的视频在网络流传:两个推广扫码的姑娘与一名男子起争执,男子全程脏话不断,并抢夺姑娘手机,甚至在地铁到站时将其推出车外。后北京警方官微5日早上通报,已连夜工作将17岁嫌疑人查获。
@新京报:人们在指责这个“渣男”的同时,也对旁边乘客冷漠的“看客精神”表示难以忍受。对这些“看客”,笔者倒是觉得不必过度苛责:在事情发展难以预期的情况下,谁知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渣男”?武侠小说中,最有效的见义勇为靠的也是武功最强者出招,武功造诣不高的人只能落败而归。其实,关于“看客”问题的讨论,我们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梁启超斥责“看客”为“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鲁迅笔下的“看客”自私冷酷、麻木不仁,鲜有平息事态的援手。“看客思维”俨然已经成为一种国民劣根性。不过,互联网时代的看客与鲁迅所在的时代已经有了本质的不同,就拿此次“地铁渣男”事件来说,车厢里的乘客拍下了完整视频,为警方留下了确凿证据,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正义。当然,在内心最深处,人们还是希望看到“渣男”一动粗,就被周围乘客制止的场面。但这种道德要求只能施加于自身,而不能要求别人。
@北京青年报:其他乘客甘做“看客”,或源于胆小怕事,或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但也有网友评论说,部分乘客或许是出于对该男子的“感谢”——感谢其“仗义执言”、让自己免遭“扫码推广”的骚扰,所以才选择了冷眼旁观。“扫码推广”到底是干什么的?在微博上的评论中,有人说“扫码推广”是年轻人创业,有人却说是骗人的。类似情况不止北京地铁存在,其他很多地方的网友也遭遇过这种现象。地铁是公共交通,不该出现乞讨、卖艺等行为,更不能进行商业推广和营销活动。很显然,某些所谓的“扫码推广”在实质上已经构成对乘客的骚扰,也影响到了地铁正常的营运秩序。有的还涉嫌欺诈等更严重的问题。随意扫陌生人的二维码,从技术角度而言,一些别有用心者会伺机获取他人隐私信息,甚至可以将病毒软件植入他人手机中。现在,北京地铁上那个骂人者已被查获,同时对地铁“扫码推广”也该好好清理整顿,不能任其为所欲为。
新闻推荐
近日,兰山区白沙埠镇组织召开全镇安全生产暨信访安全专项治理动员大会,邀请区消防大队、镇派出所等有关负责人分析当前安全形势,讲解消防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确保辖区安全形势持续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