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俊
如果你是K歌的爱好者,手机里大概都会安装不少翻唱APP。若是资深玩家,或许还为这些APP里的“平民好声音”打赏过礼物。可你是否想到,这些翻唱平台上颇有人气的“唱将”,背后的声音可能是他们花钱买来的,为的就是骗你的打赏钱。(北京日报)
各类翻唱APP的应运而生,不过是为了满足普通人的“歌唱”愿望。一些音乐爱好者因为较高的歌唱水平,就此还拥有了一个能够吸引粉丝和人气的平台。可如今媒体调查发现,这些翻唱平台上颇有人气的“唱将”,背后的声音却可能是花钱找人代唱的,目的不过是为了专门骗取粉丝的打赏。如此一来已然就变了味。
而这种“变了味”的“翻唱”,其危害性不容忽视。一方面,花钱雇人代唱,欺骗粉丝的信任以获得打赏,按通常的理解,其实已与欺诈无异。而在实际情况中也容易引发各种经济纠纷,比如“被骗”打赏了大额赏金,粉丝到底应该如何维权?另一方面,这些找代唱试图“以假乱真”的行为,不仅仅构成了欺骗,不少还牵涉到盗取他人歌曲,侵犯版权的问题。
然而,对于这种几乎半公开化的雇人代唱现象,目前治理层面却表现得“无可奈何”。比如有知情人士就表示,一来在网上发歌的音乐人多用网名,不便确认身份,二来互联网上平台多、圈子多,发现了盗歌或者代唱,也很难在第一时间处理。但纵有这些现实原因,也不代表真的治不了。
首先,有必要从法律上明确这类雇人翻唱以骗取打赏的行为的性质。比如,是否可按照对“消费者”的欺诈予以同等对待?其次,对于在网上直接兜售“代唱”的行为,是否也应该追究责任?再者,各类翻唱APP也理应落实刚性的把关责任,而不仅仅是靠自觉。从长远看,对于代唱的纵容,其实将削弱各类翻唱APP存在的根基,因为虚假的代唱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势必让人反感,也违背了让更多音乐爱好者满足“翻唱”愿望的初衷。因此,监管部门对于翻唱APP也应实施监督责任的下移,如一旦查出存在代唱现象,APP平台也应负一定责任,并向社会公开。
相较于普通的商品市场,像翻唱APP中的雇人代唱骗赏金的行为,确实大大溢出了常规性的管理范畴。但随着互联网社会的深度发展,各式互联网应用的衍生,其中也可能包含着“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等现象,也同样需要建立常态化的有针对性的“打假”机制。就此而言,翻唱APP中的乱象,无疑是再次发出了提醒,值得正视。
新闻推荐
先撞到同向行驶的男子 再撞到三轮车和水果摊 汇泉东路车祸一死一伤
晚报讯(记者刘豹)5日上午11时20分左右,市中区垎塔埠汇泉东路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自东向西行驶的车辆先与同向行驶的电动车发生碰撞,随后又撞向一过路行人,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一人受伤。当日下午,记者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