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的港城,春风尚未吹绿柳芽,冬的气息还在空气中逗留。大润发、百货大楼、苏宁、农产品交易市场……老城区的商贸业呈现出购销两旺的红火场面。
日照街道借助东部兖州路、中部老东关和城西片区三个商圈建设,不断做强城市经济,在多层次满足市民生活需求的同时,带动了地方经济增长,为老城区带来勃勃生机。2016年,三个商圈共实现商贸服务税收合计3.06亿元,占日照街道税收总值的70%以上,成长为名副其实的“亿元商圈”。
东部商圈:后发优势迅速崛起
2011年,由台湾润泰集团投资兴建,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营业面积8000平方米的大润发超市建成营业,在拉开了老城区商业多元布局的序幕的同时,也打响了东部商圈崛起的“集结号”;与之配套的兖州路特色美食街,现有特色美食餐饮业户48家,经营面积3万余平方米,涵盖鲁菜、川菜、湘菜等主要菜系,被市民冠以“小香港”美誉;借势沙墩村旧村改造和文明创建,建成目前国内最大的太阳公元烧烤美食休闲广场,演艺、美食、夜市、健身、农超,现代都市元素一应俱全。下一步还将在安泰水晶城、太阳公元、巴黎名城、浮来春公馆970米沿街,将规划美食经营业户96家,经营面积5.5万平方米。东部商圈已经成为新老城区之间,日照特色小吃与全国特色饮食交汇,中西餐饮齐全的餐饮休闲娱乐首选去处。
中部商圈:核心地位不可动摇
2017年,日照街道将着力推进区政府南片区拆迁改造,打紧日百财富广场规划建设进度。以荣安广场和苏宁广场建成为标志,老东关核心商业圈将再一次实现提档升级,破茧成蝶!
上世纪80年代,日照百货大楼、太阳城市场相继建成,高、低档搭配,南、北呼应,繁华一时,形成了日照最早的商圈———这也是日照现代商业的起点。1993年,日照第一条商业街“舒斯贝尔商业街”建成启用;随后凌云超市、日照利群购物商城、利华商业街等相继崛起。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老东关传统商业面临再次升级蜕变——— 2011年,东关北片区拆迁改造启动,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商业综合体逐渐成型:总投资40亿元、规划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集居住、商贸、餐饮、酒店、文化于一体。2016年9月30日,投资7.5亿元、规划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苏宁广场正式营业,四星级高端商务酒店诺富特签约入驻。
西部商圈:借势转型潜力无限
2017年1月9日,日照农产品批发市场开业,项目占地448 .5亩,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可容纳2万人就业,建有水产品、粮油副食品、水果、蔬菜四个批发市场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及电子化交易平台,年交易量可实现150万吨以上,年营业额可突破80亿元以上。
2007年,日照大集外迁至老城西侧屯沟村,老东关集贸文化得以延续传承;与此同时,金阳农贸市场毗邻而建,农副产品在这里集散、批发,辐射周边腹地,带动了区域内的批发零售业迅速发展。随着204国道西扩,青日连高铁、东港大道开工建设和日照西客站规划论证完成。集贸市场需要向规模更大、品类更多、管理更规范、物流更便捷的现代商贸业态转变。为适应这种需求,2016年,浩川旧货市场、城西农贸市场相继建成运营,海曲西路两侧马路市场、店外经营等得以彻底根治。空港、高铁、高速、东港大道等现代交通网的规划建设,催生了中农物流园、日照物流分拨中心等现代物流企业集聚,推动了“互联网+”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城西片区,借助城中村改造,片区内的脏乱差得到了根本改善,并且腾出了大量的土地,为下部培植发展新的商贸服务业态提供了基础。由原来的城乡接合部,正在形成以批发市场为龙头、农贸市场为补充、物流企业为依托的现代商品集散和物流配送商业圈。
乘借市区发展商贸服务业,做强城市经济的东风,日照街道今年全面发力三个商圈的规划定位、内涵提升和配套建设,让老城区商圈更具特色和吸引力,预计2017年日照街道三产在税收中占比将超过75%。
新闻推荐
3月,是高校毕业季的重要节点,大部分毕业生的择业都将在这段时间尘埃落定。同往年相比,尽管今年的毕业生人数又创新高,较去年多出30万人,但很多人预想中的焦虑、烦躁、迷茫等求职情绪却并未在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