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无论这一年你过得充实还是迷茫,春节的到来都有理由让你放松一下。一桌好菜,三五亲友,这一年所有的不如意就都在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中消逝。常听人说“年味越来越淡了",但窗花、春联、灯笼等传统新年元素依旧以其古老的魅力点缀着春节,不同年代的人,都有其独特的年味记忆,又到一年春节时,本报特在此征集不同年代人的春节故事,欢迎来稿:QQ。
喻大功
“卖饺子——刚出笼的饺子咧——!"每年年关将近时,那位老妇人就挑着热气腾腾的饺担子从我门前走过。她这么一声吆喝,顿时,我就馋得直咽口水,也勾起我对往事的记忆。
我的老家在年关有包饺子的传统,那一个个饺子就像弯弯的小月亮,非常逗人喜欢。大概除夕前半个月,主妇们便忙碌起来了。她们为了省钱,不去市场买面粉,而是将自己家种的麦子淘净晒干,拿到有磨子的人家,将其磨成粉,再用细密的箩筛慢慢地筛一道,除去麦麸和杂物。因此,家乡那几天,“叽喔——叽喔——"的推磨声终日不绝于耳。约两个小时后,磨麦者就两手端着、用肚子顶着一大簸箕白雪一样的面粉出来了,嘴上还挂着一串“多谢"。磨子的主人准会又嗔又笑:“别谢。这几天磨子不响成一串爆竹,我还不高兴哩!"
主妇们的脚步变得又碎又密,一溜烟儿的工夫,赶到集市买回猪肉、黑木耳、冬笋、香芹……在厨房的案板上堆放着,就像堆放着全家的欢乐。孩子们跑进跑出,盼望和喜悦都在脸上挂着。不久,主妇们便将买回的东西洗净、切碎,添加调味,放油炒熟,喷香的饺馅就做成了。接着腾出一张干干净净的桌子,将簸箕里的面粉倒在上面,用手将中间的面粉向四周扒开,倒入适量的清水,然后慢慢揉搓起来。她们在默默的忙碌之中把美好的憧憬搓成长条,在亮光光的菜刀下,“咔嚓,咔嚓——"仿佛一刀切出一个“希望"。继而,将这些“希望"擀成一个个巴掌大的“月亮",再将饺馅包进“月亮"之中。最后将饺子蒸熟,就食之如饴了。
孩子嘴巴特别馋的人家,往往大年前就把饺子蒸出来了。孩子们嘴里塞着,手里拿着,眼里的笑和嘴角饺子的油几乎同时溢出来了,于是屁颠屁颠地跑到村中尽情地欢乐。也有年三十才蒸饺子的,大人小孩抢着尝鲜,个个满嘴油光,腮帮鼓起,好像猴子吃着包粟,令人看了不禁捧腹大笑。饺子还是自家的香。此时,村邻中定会有位婶子拉大嗓门喊:“我家的饺子好吃咧,快来尝尝啊!"于是左邻右舍的人们蜂拥而至,拿了饺子塞进口,本想赞句什么,但刚刚出笼的饺子非常烫,话未出嘴,那个“好"字就被烫得粘在喉咙里了。
在除夕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家家户户都要吃年饭了。桌上的菜肴照例十分丰盛,鸡、鸭、鱼、红烧肉……应有尽有。但丰盛归丰盛,蒸熟或油煎的饺子仍然是米饭之外的主食。男人总是餐桌上的主将,尤其是在外打工回来的,平时与家人难得一见,这时准会招呼全家人就座,桌上的酒杯哗哗地倒满喜悦和欢乐,做长辈的一声“大家喝吧",于是阖家同时举起酒杯,把幸福和欢乐都倾注于不言的酒中。众人夹菜、喝酒、说话,不一会儿,有的便面色酡红,嘴唇油亮。外面打工回来的眉飞色舞,神侃外面世界的种种精彩;平时在家的也会盛赞家乡近年来的巨大变化。这些都好像成了另一道别具风味的下酒菜。
忽然是谁高喊一声:“快,央视‘春晚’开始了!"“叽叽嘎嘎"一阵凳子、椅子乱响后,各人迅速抓了几个饺子,坐到电视机前的沙发、凳子上,瞪着眼睛观看。作为主食之一的饺子不仅能在此时派上用场,而且整个春节它都是早晚餐的主角;年初四新婚夫妇拜望岳父母,女人们串门走亲戚,饺子仍是传递亲情的媒介。
“卖饺子——刚出笼的饺子咧——"老妇人的饺担子在门口渐行渐远,但我分明觉得那就是“年",冒着袅袅热气,喷喷香哩!
新闻推荐
在震龙小学里,常年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国的外教在不同班级穿梭。学校里的孩子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见到这些外教时都能大方地用英语交谈几句。今年岁的Ophelia就是其中一位,目前就读于上海大学,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