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从“一字诗”到朴素家风

来源:滁州日报 2017-01-14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 从“一字诗”到朴素家风

□作者:秦 骏

“一觞一砚一心倾,一字一珠一生顺,一壑一丘情一缕,一来一往一身轻”。在皖东天长南门耄耋老翁夏锡生老先生书房见到这幅自撰联时,大约是几年前的事了。敬慕先生源自他的博学及文学上的精深造诣,对夏老及夏家的发展史似乎也是知之甚少。

先生年长我三十九岁,属马,跟我父亲不仅同龄,而且同月,生日也只是相差一两天而已。夏老出身书香门第,八岁开蒙,并接触红色教育,十八岁中学毕业便做了教书匠,二十八岁被打成右派,三十八岁高票当选县政府副县长,四十八岁出席北京怀仁堂全国科技大会,七十八岁被推选为滁州市书画函授大学天长分校校长……年,受国家文明办、关工委表彰,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笃学修行,不坠门风”。夏老能够成为全国关工委先进个人代表,应当说有其特殊意义,八十七岁高龄,仍然坚持在关工工作一线,著书立说,弘扬孝德,诲人不倦,传承地方文化。因为他带动着一个大家庭。半个多世纪以来,夏老和夫人缪云培养了满堂绕膝儿孙,儿子儿媳孙子孙媳对家中的长辈也十分孝顺,家中的好家风一直在延续。

早年的夏老,起先到天长中学参加考试,其实是瞒着父亲的,家中的长辈一直希望他做个普通生意人。考取后,夏老的情况被时任县长印绳之知道后,主动为他减免了学费。毕业那年,作为青年才俊被当时的县委主要领导陶滔、吴尚志等人发觉,安排在机关单位和部门工作。文革期间,打成了右派遣送至远郊冶山铁矿,并写下了“弯弯曲曲曲曲弯,曲曲弯弯上高山,上山必走弯曲路,不弯不曲不上山”的经典诗句。

平反后,夏家在南门搭建了几间“斗子墙、水泥梁”的简易房屋。妻子缪云既要服侍年迈的婆婆,又要照看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他们自己开垦荒地,种瓜种菜。自得其乐,小日子倒也说得过去。为此,夏老曾撰写了“街前三尺地,院中一井天”的联语。高考恢复后,夏家三个儿女相继考上了大学,从这个小院子走了出去。小儿子在考取北大研究生时,夏老也只是为他添置了手工制作的棉布衣,将儿子送到南京火车站。

年,滁县地委纪检干部刘钊赴天长调查党内不正之风,早晨从招待所出来,到天长南门附近散步,发现了上述的对联。后来,一打听,原来是县政协主席夏锡生的住处。就把情况上报给滁县地委,后来政府给了元的维修款,对房屋进行了加固。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夏老的长子时任市委常委、市委办公室主任期间,市里要给住房困难的离退休干部分配房屋,市领导主动征求夏老本人意见,夏老说“僧多粥少”,还是留给其他住房困难的同志吧。当时,还专门写了一首《望楼与让楼》的小诗,身居省城的老作家俞乃蕴得知内情后也撰文记录了此事。时至今日,夏老一直居住在当初南门的老屋。

万事德为先。夏老身居领导岗位时,没有给儿女谋过一官半职,甚至还把女儿送到汊涧农村锻炼,与农户一起同吃住同劳动。离休以后依然甘于清贫,没给儿女建一处别墅,始终保持勤俭家风。利用自己的工资出了部专辑,免费下发到机关、学校、企业,以及大中小学生手中。人人称颂皖东文坛的“常青树”,关工领域“不老松”。

如今,我和夏老已成“忘年之交”,他不止只是儿孙们的学习楷模,更是我们这些后辈们人生路上的参照和方向标。

■JIA FENG

新闻推荐

乱贴标签也是一种暴力

乱贴标签也是一种暴力

相关新闻:
食品大厦门前乱象2016-11-25 00:00
猜你喜欢:
评论:(从“一字诗”到朴素家风)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