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晨雨
在一种新药进入市场过程中,会有几个关键的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那就是从医药企业——— 临床试验代理机构——— 试验基地(医院)。在这条“利益链”中,一些招募“中介”为了推动试验尽快进行拿到招募费,出现种种违规违法行为。他们瓜分了北京大部分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其从业人员也良莠不齐,默许或者主动帮受试者作假。(据《新京报》)
纠治这些试药“乱象”,既要保护试药人的权益、规范试药程序,还要增加违法成本,但从现状看,无论是立法、执法还是司法,都不尽如人意。
生病了就得吃药,这是常识。可是,如果连药都不靠谱,谁还敢吃呢?
诚然,之所以造成试药“乱象”,不乏各种“理由”。但归纳为一点,还是利益作祟。为了利益,试药人明知会有损健康,也要撸起袖子当“小白鼠”;为了利益,从众多药厂、中介公司到某些医院,各环节都“偷工减料”,甚至“瞒天过海”,抹去不合法的痕迹。
也正是在这种“蝇头小利”的驱动下,造假后果递增放大,既让试药人处于人身危险、权益无从保障的险境,又因为试药必需环节的缺失,导致“新药”先天不足,可能携带某种严重的副作用,对不特定的公众产生巨大危害。
一个官方数据,足以说明“为祸甚烈”:自去年7月以来,因临床试验数据不真实、不完整等问题,国家食药监总局不予批准的、药企自查申请撤回的药品注册申请高达个,占要求自查核查的个药物临床试验总数的%。
纠治这些试药“乱象”,既要保护试药人的权益、规范试药程序,还要增加违法成本,但从现状看,无论是立法、执法还是司法,都不尽如人意。
目前,众多立法中,没有和人体实验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由国家食药监总局制定颁布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堪称是临床实验最核心的管理条例,也没有涉及相关规范。人体实验管理竟然简化到仅需单位批准,可谓“形同虚设”。
即便是少数有利于试药人的“保底条款”,也因为执行走样而“空置”。比如,按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第条,“申办者应对参加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提供保险,对于发生与试验相关的损害或死亡的受试者承担治疗的费用及相应的经济补偿”。问题是,“试药”机构鲜有能提供保险者,那些急于获利的试药人,又怎会为此纠缠。
现实往往是,一旦试药人与中介、试药机构发生诉讼纠纷,便难以维护权益。更令人不安的是,试药环节上的“作假者”,无论是试药人,还是中介机构,或是某些不良医疗机构,从既有报道看,少有因过错行为及危害后果受到惩罚,与其说这是一种“放纵”,更不如称是一种变相“鼓励”。
生命至上。面对试药“乱象”,有关职能部门须反省一番,是不是也该服点儿“法治”的药丸了。
新闻推荐
女报讯近日,随着最后一年箱梁铺装到位,济南西联络线所有T梁架设任务顺利完成,石济客专槐荫段顺利实现全线贯通,可以进行铺轨。记者在项目施工现场了解到,明年底,石济客专铁将实现通车,济南至石家庄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