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元
时近年底,评先评优开始在职工中热议。近日6家新媒体发起了“评先评优”网络职工大调查,过万名职工参与调查,回收有效问卷份。调查显示,%的职工认为,评先评优“大多是套路”,存在领导“一言堂”,谁当先进“不是自己能决定的”;%的职工认为,只有领导和职工共同投票决定,才能选出让人信服的优秀职工。
(月日《工人日报》)
评先评优是单位管理中存在的一种激励机制,目的在于鼓励先进,促进后进。但从媒体的调查来看,一些单位的评先评优机制确实存在着不公平和走过场的现象。
从当下评先评优中暴露出的不合理现象看,一是一些单位领导搞一言堂;二是论资排辈轮流坐庄,不看业绩看资历;三是业绩好不如人缘好。
对于单位领导搞一言堂式评优,如果这个单位是私企,而且领导是老板本人,老板真要这么干还真没有办法。虽然这么做于企业不利,对老板的长远利益也有害。但如果这样的企业若想真正发展,就得破除一言堂,要多听取员工的意见,尤其要看员工的业绩。对于国企或管理规范的其他企业而言,更要破除领导的一言堂,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年终评优要尽量设计出可量化的指标,从产量、质量和考勤等都要多方面,挤压可能被操作的不良空间,以保证考核结果以绩效和工作表现为主导,避免领导“拍板”的现象发生。
对于论资排辈,轮流吃果果的现象,其本质是管理者放任自流的体现。为了单位的长远利益,领导者先要转变理念,纠正论资排辈的现象,要引入必要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至于不看业绩看人缘,其实和论资排辈吃果果在本质上有相似之处,关键是评价机制失灵了。如果说领导搞一言堂是过度管理,存在滥用管理权嫌疑的话,论资排辈和靠人缘来评优,则属于领导者不作为、放任自流,或者说,评价机制不科学,难以奖优罚劣。对于这三种“套路”,都需要设计出科学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人的工作都能得以量化,客观评价。同时,要真正从程序上保障员工参与评优的表达机制,让员工的心声能真正表达出来,从而让真正优秀的人得到奖励,让南郭先生难以存身。
国内企业要真正取得长足发展,激励机制一定要跟上,因为现代企业的发展,靠的是员工的创造性,而创造性总是和工作积极性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单位的工作氛围难以激发争先争优的积极性,这样的管理以及这种管理背后的制度本身,都是需要审视和改进的。
新闻推荐
据人民网消息记者日从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获悉,检察机关依法对江西丰城发电厂“·”特别重大事故所涉9名犯罪嫌疑人依法逮捕,其中8人涉嫌玩忽职守罪、1人涉嫌行贿罪。宜春市人民检察院日前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