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国
近日,一段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门诊医生给患者看病,双方发生争执的视频曝光。视频中,女患者被怀疑肋骨骨折,门诊医生建议去拍片检查,但患者和陪同她看病的男子却有异议,要求医生“摸骨检查”。对此,院方认为,除了门诊接待患者的服务态度存在问题以外,诊断过程中要求患者进一步检查的做法没有过错。 (月5日《新文化报》)
认真看完了事情的经过,只有一个感慨,这是一起不应该发生的医患矛盾。患者“认为检查价格太高,建议医生用手进行检查”,即便不符合科学,但如果医生态度诚恳一点,沟通积极一点,又何至于发生后来的矛盾。
在医患和谐这个话题上,是完全能够取得最大公约数的。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从医患冲突走向医患和谐,需要作出怎样的努力?这就需要回到医疗冲突的根源上来。不必讳言,一些医患冲突的发生,涉及到“看病难看病贵”乃至过度医疗、医疗事故等深层次问题,但要看到,很多医疗冲突的发生,其根源并没有那么复杂,甚至有许多医疗事故,如果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用心,也就不会起冲突,即便起了冲突也能迅速化干戈为玉帛。这其中,一个重要起因就是沟通不当。
前段时间网上流行一段“耐心医生”的视频。在这段2分秒的视频中,一位老人操着一口吴侬软语,连续向医生发问个来回,纠缠的只是“是不是蒋医师”。而这位在江苏省宜兴市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蒋益君医生,每一次回答都很有耐心和友善。哪有什么技巧,完全是一片真心。回头想想,如果这位吉林的医生也有这么好的耐心,对患者的解释到位,又何至于有患者的误解,双方又何至于发生争执?
在这起事件中,当事医生已经承认,“我确实对患者的解释不到位,态度有些生硬,应该向患者赔礼道歉。”这种反思和道歉是十分必要的。站在医生的角度,应该尽量避免让自己生硬的态度成为事件导火索。这里,主要看的还是在医生心目中,患者居于什么位置,能不能做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新闻推荐
nbsp; 近来多名北京市民反映,苹果手机丢失后定位大多显示为木樨园附近,短暂几日停留后便离京出现在外地,此后再无音信。近日记者走访调查发
石向阳/图近来多名北京市民反映,苹果手机丢失后定位大多显示为木樨园附近,短暂几日停留后便离京出现在外地,此后再无音信。近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木樨园绝大部分商户回收二手手机不问来源,不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