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在即,回顾总结走过的路、做过的事、取得的成绩,很有必要。其中,对于曾经的承诺,特别是对于那些问题、差距和不足,当领导的带头坦诚面对、敢于认账,显得尤为重要。
认账是对自己言行事实的一种确认,也是对既成事实的一种态度。然而,现实中当领导的不认账现象还是屡见不鲜。有的喜欢争功诿过,见成绩和荣誉争着往前拱,而对于工作中的毛病、问题和不足,讳莫如深,或闪烁其词、虚晃一枪;有的对之前的表态和承诺,语焉不详,只字不提,似乎压根就没有说过;有的出了责任事故时,第一反应是搞“封口"“统一口径",或找人代过、推给他人,避之唯恐不及;有的对于决策失误,一味归咎于客观,对自身造成的过失、过错死扛硬撑,最后拍屁股走人,等等。
不认账,就是不担当、不负责,是一些干部不作为的反映,是一种不良习气。不认账,无非是“怕"字当头。一怕失面子,有损自身形象;二是怕打板子,惹火烧身;三怕丢帽子,担心认账后位子保不住等。这怕那怕,说到底是私心作怪,只考虑自己利益得失、却忘了人民利益取舍,只顾及自己面子是否受伤、却不管党的形象是否受损。
“言必信,行必果。"当领导的要说到做到,没做到的就公开承认,讲明情况、讲明原因,这本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一捂二瞒三掩盖"的结果就是适得其反,甚至欲盖弥彰,越捂越捂不住。当领导的就是要不避事、不推诿、敢担责,认账就是最好的担当和负责。
俗话说,“瓜无滚圆、人无十全",人难免有过失过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改之的前提是认之,所谓“知耻而后勇",体现的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当年焦裕禄在讨论一个事件时,面对工作中的错误,曾坦诚地说:你不敢承认我们瞎指挥、犯了错误,你就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我们要向兰考百姓、父老认错啊。这就是一种胸怀和境界。最近,一些地方纠正几年甚至几十年前误判、错判的案件,不放过旧账、敢于认账,赢得了人心。
还账不赖账,交账不欠账,当领导的应当时时刻刻心中有本账,经常算一算,敢于认账、及时还账,让人民群众真正对你买账。
(人民网)
新闻推荐
□晏勤勤气球、鲜花、灯光、红酒、巧克力……9月13日晚,在维客源商品直销中心,一位位青春靓丽的单身男女,迎来了一个连空气里都弥漫着浪漫因子的夜晚,为什么如此美好浪漫?原来,这里有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