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探讨 新孝道是什么?
儿子在同一个城市,却不能回家陪伴,有人觉得失落;女儿远在他乡,一个电话,一个视频,有人倍感温馨……
新时期的家庭结构随着子女的成长、求学、外地谋职等原因都发生着变化,子女尽孝这个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在今天显得有些模糊了,新孝道是个被淡化的话题吗?懂得感恩,多陪陪他们说说话,在心理给父母留一席之地,好好爱自己……这些都是新时期孝道的内涵,对于一些正在老去的父母、一些在奔忙中的中青年人而言,他们对新孝道有哪些感受和理解呢?
新孝道不应装着老套子
“尽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今我们依然倡导孝道,可是不应该装着老套子。”岁的退休教师袁晓燕身上有一个故事:“我有一个多岁的叔叔,他在(上世纪)年代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那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可是‘父母在,不远游\’,他的父亲不允许他去,他只能放弃。从此理想和现实造成了他终身的遗憾。在新时期里,这样的孝道枷锁注定要被打破。父母不应该用旧有的、老的观念来要求子女。放手给孩子选择自己的人生权利。”
在袁晓燕看来,新时期尽孝的形式也应该更多样,“以我自己为例,我喜欢旅游,每年都会出去好几次,今年从美国回来,下飞机时已是凌晨1点,我告诉儿子不要来接机,可下飞机时,却看到他带着妻儿等着我,子女那些让自己感动的行为,一定就是孝行。”
新孝道应倡导平等而轻松
关于孝道,从来都不是轻松的话题。
在岁的马老伯看来,新时期的孝道应该讲究平等。
“以前讲究父尊子卑,父母是天,讲什么都要听,这可不对”,马老伯有3个子女,他表示:“我年龄越大,越不愿意用孝道来压儿女们,他们压力已经很大了。”“我身边有这样的朋友,他们不愿住养老院,而是在几个子女家中轮流住,结果自己住得不舒心,儿女们也抱怨。”
马老伯的老伴身体不好,十几年来生活不能自理,今年马老伯选择将她送进了养老院,子女们一开始都不同意,马老伯说服了他们:“我告诉子女,你们要上班,不能在家中尽孝我们理解,送母亲去养老院,你们减少了负担,我自己也可以解脱,你母亲也能得到更好的照顾,这是最好的选择。”养老院离家不远,马老伯和子女们常去探望,而怕马老伯孤单,小儿子专门搬回家住。在马老伯看来,这样的孝道方式很轻松也很温馨。
对子女有何要求?
让父母与时俱进
新时期,子女该如何尽孝?老年朋友们也众说纷纭。
企业退休的张叔叔认为,新时期子女对父母最好的孝敬,就是让他们跟得上这个时代。张叔叔深有体会,“刚退休不久,儿子教我用电脑,教我在网上打牌、玩益智游戏;后来有了QQ,儿子又教我加QQ群,我进入老年群,结识了很多有共同语言的老人,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生活充实了,观念也改变了。”“后来女儿又给我买了智能手机,教我用微信,我现在感觉和子女们沟通一点都不困难,每天可以通过微信群和他们交流,不担心打扰他们;看到好看和实用的文章我就分享给他们。我可以很骄傲地说,我和儿女没有代沟,我没有被时代抛弃。”
支持父母的兴趣爱好
“孝顺的儿女,要支持父母的兴趣爱好”,岁的唐建民对此很有感触。
唐建民只有一个女儿,退休后,他和老伴跟着女儿一家一起住,女儿很有孝心。唐建民喜欢玩乐器,女儿就帮他买乐谱;知道他想加入乐队,女儿就帮忙打听一些老年乐队社团的信息,“在女儿的支持下,我加入了两个艺术团体,生活得很充实,我也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很感激女儿。”
除了喜欢玩乐器,唐建民还喜欢听音乐会,女儿同样也很支持。“每次只要大型交响音乐会,女儿都会提前问我想不想去,有时还先帮我把票买好。”去年他过生日时,女儿还给了他一个惊喜,“生日前两天,我收到一个快递,打开一看,是我最喜欢的一位指挥家的音乐会门票,我感动不已。”
父母该做哪些改变?
不用旧标准要求子女
在岁的李伯伯看来,不应该拿自己这一代的孝行和子女的孝行做比较。
“我退休前是个工人,有一次母亲的脚受伤了,我忙请假回家照顾她,后来母亲腿不好,我把她安顿在家照顾了十几年,直到她去世。可如今不一样了,社会节奏加快了,子女们没有时间来照顾我,我不可能用以前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虽然不能像以前那样,但如今子女们有自己的尽孝方式,“我从头到脚,衣服、帽子、鞋子,都是女儿买的,这是年轻人的孝道,我很享受。”
同样岁的邓训福对此很赞同,“我第一个月的工资,除了伙食费全部寄给了家里,父母别提多高兴,这个习惯我坚持了很多年。但儿子参加工作后,第一个月拿了工资,没给我寄钱也没给我买东西,可我一点不生气,我知道他负担重。后来他买了房子,说给我和老伴留了一间房,虽然我们一直没去住,可是听着就很满足,这就是孝道的时代变化。”
不强求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被写入了《新老年法》,岁的钱师傅却认为不必强求。
钱师傅只有1个儿子,参加工作后曾在广州待过7年,每年春节电视里上演着团圆时,钱师傅却告诉儿子不要回家,“都说过年要团圆,我心里也很想,可是儿子春节放假只有几天时间,春运人那么多,我不愿意他来回折腾。”钱师傅告诉儿子,一年只要能回家一两次就可以。另外,常回家看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我有一个朋友的儿子是边防战士,他回家一次很难,哪来的机会给妈妈洗碗,给爸爸捶背?我由此想到那么多公安、消防战士,他们又哪来的时间常回家看看呢?”钱师傅说,孝顺在心里,而不在是否能陪伴父母,对父母俯首贴耳。
不经意间,我们长大了,父母老了,一家之主的角色在慢慢转移到我们身上。父母一直在为我们操心,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少操心。尽管每次打电话聊的都是天气、饮食等差不多的内容,但这样一个电话却绝不仅仅是它表面的意义,它承载着亲子之间浓得化不开的情。
结语:
为什么要倡导“孝”?
古人的解释很简单,“孝”就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
“孝”字是一个会意字,大家一看就能明白造字者的智慧。孝是老一代和小一辈融合在一起,互相支撑,相互扶持。“孝”是道德精神的起点,时代在变化,孝顺的方式也应该有所调整。孝心的表达,更需要从“心”出发,只要你有一颗感恩的心,多一句问候的话,一个关心搀扶的动作,一张温和愉悦的笑脸就足以让父母开心快乐一辈子了。综合整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对于残疾人群体来说,送钱送物不如送岗位,实现就业自立自强是他们最大的心愿。月6日下午,镜湖区残联在赤铸山路联华超市广场举办“送岗位进社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现场近名残疾人初步达成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