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
双十一过去好几天了,你买的宝贝都到家了吗?是不是还有一些在路上?知道吗?此时此刻,你的宝贝可能正在遭遇如此“快递”!11月初,央视财经《消费主张》记者通过投递简历,应聘位于深圳市龙华新区大浪北路的广东全峰物流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分拣员,目睹了种种快递乱象。
(11月16日新华网)
快递业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而迈入快车道,但发展至今仍是一种“野蛮”状态。
尽管国家邮政局印发的《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对各种行为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如快件分拣脱手时有规定距离,对信件以外的快件收寄时应当场验视内件,快件装车时也有相应的原则,但上述企业员工完全不按规范操作。而且,很多做法也不符合交通部制定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
现有的规范、制度不见执行,怎么办?笔者以为,亟需有关方面对快递乱象“拨乱反正”。首先,需要进一步强化法规的约束力。上述两个规定没有落实,不等于制度规范无用,恰恰说明需要强化制度建设:其一,制度的权威性有待“升级”;其二,制度的惩治力、威慑力有待“升级”。
去年11月,国务院法制办就《快递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过意见,但之后没有下文。这个条例一旦由国务院出台,规范快递行业的制度就从部门规章“升级”为“条例”了。希望这个条例提高处罚力度并早日出台,让监管者手握“利器”。
其次,需要监管部门真正负起责任。一方面是强化监督,既要通过技术手段(即视频监控)进行远程监督,也要鼓励业内和群众积极举报,还应该经常对快递企业进行突进检查或暗访。另一方面,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理应从严依法处罚。
除了邮政等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职外,各地快递行业协会也要强化行业自律,因为某些企业乱象最终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利益,行业组织不能袖手旁观。
其三,需要电商对快递企业有效约束。电商与快递多是合作关系,那么,电商就应该通过严格的合同、严格的监督等方式倒逼快递企业规范管理,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市场力量。
另外,消费者也要发挥倒逼作用,凡发现有瑕疵的快件,都坚决退回去。只有消费者多给电商施加压力,电商才有可能对
新闻推荐
随着冬季到来,温泉旅游持续升温。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浙江全省几十家“温泉”中,仅16家“持证上岗”,其余均为“黑户”,这些“黑户”中不乏“假温泉”存在,多数都是人工钻探后,通过钻井自流或抽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