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上午,河北保定市蠡县孟尝村一名5岁男童,在跟随家人到农田捡白菜时,不慎落入40米深的废弃机井内,至今生死不明。而就在同日,宿州市埇桥区也发生一起儿童坠入机井事故,所幸的是,该男童已成功被救出。如果检索相关新闻,就会发现废弃机井吞人导致伤亡事件时有发生。可见,一些诱导性因素导致此类事故的频发,让公众不得不深思。
众所周知,作为灌溉水源的重要保证,分布在广袤农田中的机井,对促进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发挥着极大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与现实原因,近年来,有的机井特别是废弃机井,因疏于管护、年久失修,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这些机井大多散落在田间地头,且多数没有护栏或井盖,附近也没有警示标志,再加上多被植物覆盖、遮挡,位置较为隐蔽,很难被人们发现。
如果细究近年来发生的废弃机井吞人事故,会发现受害者往往是老人、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老人的反应机能在退化,而儿童则是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在“吞人”机井面前,老人和儿童的种种弱势条件都会被无限放大,成为受害者的可能性大增。况且由于机井的特殊构造,坠入其中的人员很难存活。即使被及时救出,也会给受害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悲剧一再发生,不仅会给一个家庭带来灭顶之灾,也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损耗。从某种程度上说,机井安全是农村公共安全治理的薄弱环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此不可不察。
如何避免让废弃机井成为杀人“陷阱”,笔者认为,加强安全监管是关键。有关部门需要提高认识,把对机井的管理(特别是废弃机井)纳入到社会管理体系,并建立运转有力、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当务之急,需要对农村机井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彻底摸清底数。在此基础上,明确责任主体。有关部门必须担负起监管责任,并严格奖惩,督促机井所有者管理及时,维护到位,诸如安装加固井盖、垫高井台、竖立警示标志等都是应有之义。对于所有权不明的废弃机井,有关部门要做好兜底工作,统筹各方资源力量,及时做好填埋、封堵等措施,确保消除安全隐患。当然,对家长和孩子开展全方位安全教育,也很有必要。只有政府部门、社会各方时刻绷紧“安全弦”,为“吞人”机井“上保险”,才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新闻推荐
8月日,来自安徽农业大学的大学生在甲骨文宿州技术人才创新中心实训基地实习。据了解,为适应市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效解决高新区对人才的需求,高新区管委会先后与上海复旦、中科大、合工大等所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