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王明杨:兄弟,有梦一起追!
何耀锋:创业路上苦先行
付鹏:创新赢得未来
本报记者 武利芳
编者按:9月28日,铜川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迎来创园一周年的日子。创业者齐聚一堂总结回顾园区一年来取得的成绩,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拓宽下一步发展思路,提高创业成功率。经过一年的发展,孵化园正在成为铜川大学生追逐创业梦想的栖息地、成就创业人生的理想地。据了解,铜川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经过一年的发展,累计入驻企业202家,孵化成功85家,带动就业创业1519人,产值6955万元,以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凸显。本报记者在孵化园创园一周年之际走近在这里放飞梦想、实现理想的几个创业大学生,了解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甜酸苦辣,探访他们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怎样脱颖而出,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希望对还在创业路上的同伴们以鼓励和启迪。
今年九月末,铜川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已经运营一周年,一年里,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聚集于此投身“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一个个项目从小小格子间孵化培育出来,他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记者采访了其中的几个创业者,他们向我们讲述的是不同的创业历程,传递的却是同样的精神内核:创业,路难行,需要勇气和坚持。
李鹏、王明杨:兄弟,有梦一起追!
创业孵化园咖啡馆清雅的氛围中,记者采访了铜人科技合伙人李鹏和王明杨。李鹏26岁,王明杨25岁,两人从初三认识到现在十多年了。李鹏大学主修信息安全,对于技术非常自信,但缺乏对于市场需求的把握,王明杨在北京做过商业报道记者,对于市场非常敏感,两人是一文一理的黄金搭档。为什么选择创业这条路,是每一个创业者被外界问的最多的问题。李鹏在中国矿业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陕煤化液压支架研究所工作,无论从社会地位还是收入,这份工作在外人看来都是值得羡慕的。但在工作一年后,他选择了辞职创业。王明杨,南昌大学新闻学学士,毕业后一直在中省媒体从事新闻工作,在北京日报集团辞职后选择和李鹏一块儿干。他们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原来的岗位实现不了自己的价值。和大多数毕业生一样,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干一份什么,顺大流先就了业,慢慢才发现那个环境并不适合自己,但比起同龄人,他俩多了这一份跳出围城的勇气。
创业有风险,来自家庭的压力是两人首先要面对的问题。王明杨是家中独子,父亲下岗后开出租维持生计,父母一心想让儿子考铜川本地公务员,工作稳定离家又近,但王明杨知道自己更适合什么,公务员固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年轻不就应该为了自己的兴趣多闯闯吗?经过和父母耐心地沟通,父母尊重了他选择的人生道路。而李鹏相对而言就很幸运,妻子是一家私企的会计,一直信任理解他并帮助他们这团队处理财务工作,正因为家人的全力支持,他更不允许自己有丝毫懈怠。
创业近一年来,哪个阶段让你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李鹏苦笑道,除了创业第一天感觉自己的人生转了个弯儿心情很亢奋之外,就觉得生活每天都是坑,不断受挫摔跤再爬起来。对两人打击最大的一次当属创业初期洽谈了近两个月的一笔投资落空。投资人对自己项目的不信任也让他们反思良久。由于缺乏经验,虽然产品技术过关,但却与市场的需求有一定差距。这也给他们上了一课,新产品在设计之前一定要充分做好市场调研,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预期。6月份儿童电话手表落地后,到了最关键的推广阶段,二人化身推销员,奔波于新区各个小学、在阳光广场摆展架、发传单,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那段时间,王明杨连续一个月住在李鹏家,两人工作到凌晨,匆匆睡几个小时第二天又出去做推广。
现在铜人科技的产品慢慢得到了市场认可,他们的团队在七月份荣获由宋庆龄基金会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主办的“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铜川赛区团队组第一名,一切都在慢慢变好。铜人科技也在继续寻求新的投资开发新产品,慢慢向研发企业升级,由生产某一产品转化为向外输出技术。
何耀锋:创业路上苦先行
采访何耀锋是在他的办公桌前见缝插针完成的,采访过程不时有客户打电话进来洽谈业务,“忙,每天都是一睁眼就在忙,回家累得沾枕头就睡。”何耀锋的星火商贸目前有两大业务,一是幼儿园园服、书包、被子,一是陕西当地生态农民产品。
说到创业,何耀锋在南方打工时由于三分钟热度还有过两次失败的经历。南方闯荡九年回乡,没攒下钱还欠了几万元外债。刚回到铜川,何耀锋贩过水果,不同于别人的守株待兔,被动地等顾客上门,何耀锋骑着单车,挨家挨户向水果店以批发价推销,结果很快就销售一空,一天可以赚几十元,后来村里人慢慢不把水果批发给他,而是直接和水果店对接,这个生意也做不成了。在家躺了半个月,何耀锋盘算着自己的第三次创业———做订制服装。由于之前在南方服装厂待过一段时间,有进货门路,西安虽然有人做这行,但并不方便经常跑铜川,他决定做铜川地区的服装代理,推销幼儿园园服。主意打定,何耀锋借了点儿钱在厂家拿了样品和画册,骑着电动车一家家幼儿园地跑,最多一天去二十家,那时最常吃的是闭门羹,大多数人对于这种上门推销都是不信任的。为了打消对方的疑虑,何耀锋刚开始让顾客少交订金甚至货到再付款,自己承担了很大风险。经过半个月的奔波,何耀锋终于拉到第一张订单,虽然只有100套,数量并不算多,但还是让何耀锋兴奋了很久。随后第二张第三张订单陆续而来,生意上了正轨。凭着这股韧劲儿,何耀锋孤身一人跑遍了陕西各地市的幼儿园。记者问到创业过程中他最佩服自己什么素质,何耀锋笑着说“脸皮厚,抗压能力强!”
销售生意虽然越做越大,但何耀锋并不满足于只是替别人卖东西。2015年6月,他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星火商贸,业务开始向生态农产品领域拓展。去年9月,家里苹果丰收,卖得并不理想,果贱伤农。“再有十五天左右苹果可就该发面了”父亲沉重的叹息像一块石头压在何耀锋心上,“爸,你别愁,卖苹果这事儿交给我了!”何耀锋开始没日没夜联系幼儿园的客户、朋友,能卖一点儿是一点。由于果子品质好,要的人越来越多,人手不够他就每天睡在地里五点起来摘果、套袋包装。把自家苹果卖出去不说,还帮着村里乡亲解决了滞销问题。“我是农民的儿子,一定能把乡下的农产品打开销路卖到城里。”这种单纯的想法让何耀锋开始探索农产品电商之路。但做农产品的难处,只有做过并坚持在做的人才会明白,从设计产品包装到协调快递物流,再到慢慢打开销路,何耀锋走得很艰难。
进驻创业孵化园,身边创业小伙伴的正能量感染着何耀锋,园区给了他无私的帮助,这些都成为他坚持下去的动力,“有那么多期待的目光投向你,没有理由不努力”。
付鹏:创新赢得未来
付鹏创立掌合天下网络订货平台的初衷是因为自己原来的事业走入了死胡同。2009年,付鹏借钱买了个货车开始跑快消品,起步资金有限,这家欠一点,那家欠一点,调别人的货来卖,刚开始跑市场,超市并不认可他的产品,他一次又一次登门推销慢慢赢得了许多顾客,凭着一股子干劲儿,付鹏击败了许多同行占领了石柱镇这一片市场,产品从单一到品种繁多,生意越做越大的付鹏手里压的货也越来越多,资金不能健康流转,看着一仓库的商品卖不出去快过保质期了,只能贱卖掉,付鹏心里开始盘算,能不能有一个平台来把供货商手里的货整合起来,让像自己一样的供货商能轻松赚钱,有时间享受生活而不是陷入无尽的卖货压货的怪圈。
付鹏在网上找到了掌合天下,惊喜地发现这个平台的功能和自己的需求一拍即合。在深入了解并认可这一平台后,付鹏快速将自己手里的存货处理掉,注册了颢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组建起自己的团队。刚刚从一名供货商转型成服务于供货商和超市的信息公司,付鹏面临的挑战首先是要取得双方的信任,他开始带着业务员一家超市一家超市介绍自己的平台。掌合天下在年轻店主群体中的接受度很高,但还有很多人觉得平台操作麻烦,不如直接给供货商打电话来得方便。还有的供货商觉得平台把商品的价格透明化压缩了他们的利润空间。付鹏和他的团队将平台的好处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向用户介绍。“超市老板缺什么货直接打开平台APP下单,就像淘宝买东西一样方便,供货商可以把自己的商品放在平台销售,有了订单直接配送,不需要拉着货满城跑,节省了送货成本。”付鹏介绍起自己的平台头头是道。经过团队的努力,平台在铜川有了400多家中小超市用户。
除了平台推广面临的挑战,团队运作也出现了问题,刚开始团队的人来了又走很不稳定,没有管理经验的付鹏很是头大。新招来的业务员都是做传统供货行业的,让他们接受这个新的供货模式需要时间,付鹏耐心地给他们上课转变思路,经常带着团队去野外拓展增强凝聚力。这支13人的团队经过磨合,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了付鹏最大的骄傲。
平台用户不断增加,付鹏也在开始筹划建设一个集中仓库,配备统一送货车辆,实现中小超市一站式的无垄断商品采销为供应链各方提供全方位的本地化智能云仓储和云物流的落地服务。
“再难也要坚持,没有借口!”、“成功者决不放弃,放弃者绝不成功”……在创业孵化园,这样的励志标语俯首皆是,浓厚的创业氛围感染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追梦人。采访中记者问到这几位创业者同一个问题:“觉得自己的创业成功了吗?”所有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他们满是期待地向记者谈到自己事业的下一步规划和团队走向,“永不满足”正是创业者克服一个个困难,不断向更高处攀登的动力。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何雨欣从“3500元起征点应该提高”,到“个税已沦为‘工薪税\’”;从“大学生实习报酬按20%征税太高”,再到刚刚被国家税务总局专家澄清为误读的“年收入12万元属于高收入群体”……近些年,个税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