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韦月再遇张氏兄弟

来源:芜湖日报 2016-10-26 00:00   https://www.yybnet.net/

今夏酷暑难当。哪怕八月下旬来过一阵秋雨之后,老天爷那副盛怒中涨得通红的嘴脸,也不见稍有和缓的颜色。因为白天出门还是热得够呛,所以朋友几次邀我出去旅游我都谢绝了。唯有一次,约我到徽州屯溪去见张脉贤,还邀了他的弟弟张脉泽一同前往,我当然很爽快地答应下来,哪怕天再热也不在乎了。

张脉贤张脉泽兄弟俩是我这么多年来一直敬重,感情上也很亲近的两位老兄。从1985年我还在《芜湖日报》当记者时采访时任芜湖东方纸板厂党委书记的张脉贤算起,我和张氏兄弟相识已经三十余年。这么多年来,因与脉泽兄同在一城,故时有交往;而脉贤兄因工作变动很早就离开了芜湖,见面机会自然便不很多。然而无论脉贤还是脉泽,我与他们的心却是一直相通的,怎么说呢?或许可以称做气味相投的吧;还有我在与他俩的交往中,工作学习和处人处世上均收益良多,恐怕也是我极其珍惜这份感情的原因所在。

朋友的车载着脉泽兄和我上路了。车外秋暑炎炎,车内春意融融。我和他都很兴奋,虽在一城,但各自退休以后见面机会却不是很多,此番相遇,两人特别是脉泽兄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而我又想到马上就能在屯溪见到阔别几年的脉贤兄,同时与他们兄弟俩相遇,喜悦之情自然溢于言表。

屯溪的老街附近,张脉贤的书房。他老兄似乎早就在等候我们的到来了。见客如见家人,不客套,没废话,寒暄也是直奔主题,几句便打住。茶几上,放着花茶、绿茶、咖啡,还有加多宝,任来者自取。他却自倒一杯很冰很冰的凉茶喝着,说这是他自己调配的保健茶,问客人可愿尝尝,却没有一个敢于消受。几年没见,他还是一点儿也不显老,一副健康好身板,一双炯炯有神眼,开口掷地有声,开怀笑声朗朗。每次看着他,都让我在心里吟唱着这样一首歌:“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永远常青……”

朋友是约我们来向脉贤兄请教徽学的。提起徽学,他顿时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一路讲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那是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诗句,我这一生也不知念了多少遍,而这诗句在张氏兄弟那里,自有一番更深切更深情更撼人心魄荡气回肠的体验。他们对徽州山水的感情,已经是深到无可再深的程度。先说张脉贤,新时期的徽学之学,可以说就是由他而起,因他而兴。他把对故乡的爱,全部化作了研究徽文化、发扬徽学的实际行动。当年从省旅游局局长的位置上退下,不恋省城,不争级别,毅然回归故里,为的就是实现这份夙愿。退休以后,他数次踏访徽州的山山水水,挖掘和保护徽文化宝库;他阅县志、览典籍、查资料、集素材,为发扬徽学呕心沥血;他带领徽学后学们,为政府部门的徽文化利用出谋划策,为徽文化产业开发项目论证评估、提供支持;他走出国门,参加各种专门会议、应邀讲学,到处宣讲和介绍徽学;他在对徽学和徽文化的研究、整理、探索、宣传中,牢牢把握徽文化的主脉,探古知今,聚沙成塔。尊重传统而不保守恋旧,从善如流而不随流媚俗。曾经在上海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某位学界权威在那里胡侃徽商,张脉贤闻之当即针锋相对,走上讲台从容解说徽商史实、精辟概括徽商精神,博得在场听众阵阵掌声。

张氏兄弟都是地地道道的绩溪人,生于斯长于斯。绩溪想必今人都不陌生,这里不仅山清水秀,更是人文荟萃之地。“世有清品至兰极,贤者虚怀如竹同”,绩溪有兰花,又盛产秀竹,从这里走出胡雪岩胡适也就不令人感到惊讶。这里还是徽商徽文化和徽派菜系的发祥地,张氏兄弟诞生于此,实在是他们的造化。在他们身上,依然流淌着徽州人坚韧卓绝、载物厚德、仁信爱人的血液;承续着“一犁到磅绩溪牛”的诚笃执着、埋头向前的拗劲,使我不得不由衷地对他们心怀仰敬。

说到绩溪,就不免还要提到当今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式的荒唐事。如此典型的徽风之乡,却在当年被硬生生地从徽域划出。所以张脉贤在担任省政协委员时,每年开会都要递上呼吁绩溪回归徽州的提案。

脉泽兄生就憨厚、仁爱的秉性,到老不变。他爱故乡之深沉之炽热之情感的奔放,在此趟行程中敞抒无遗,也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与他同行的人。

“到我老家去看看吧!”他说。我们当然都极为乐意。于是一路上听他高侃家乡事,车里满满的都是他的喜悦与自豪。刚走到县城路口,他便叫车停在路边,自己下车走进一家小吃店,不一会儿,捧着一叠冒着热气的煎饼上了车。“来,大家趁热吃,这是我们绩溪的特产,挞果,好吃得不得了喂!”(喂,在此处读Wāi音,下同)看着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他买来的挞果,脉泽兄喜形于色,竟比他自己吃了还惬意。他从我们品尝挞果的举动中肯定看到了一种认同感。是的,大凡每一个热爱自己故乡的人,都会希望别人也爱他的故乡的。

在绩溪,脉泽兄带我们观名胜、阅山景、探故里、走街坊。走到哪里,他都一口乡音与当地乡亲热切交谈。“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脉泽兄离乡已近一个甲子,乡音却一个字未丢,留住了乡音,就留住了恋乡的温度,而每次回乡用乡音撩起的亲情,谁见了都为之感动。问:你认识他们?答:“一个都不认识,但他们都是我的乡亲喂。”在家朋乡千年水街,一家店铺里,脉泽兄用乡音结识了一位八十岁乡村老太。老太太说她认识脉泽兄的姐姐,他姐姐早年是这一带的乡村医生,曾经给这位老太太看过病。脉泽兄一听高兴得了不得,感觉眼前这位老太太就是自己的亲姐姐,家常聊起来就没完没了,临走再三催促还是难舍难分。最后不得不走了,脉泽兄掏出一张百元大钞塞进老太太手中,还说下次来一定登门看望。

晚上,脉泽兄又把我们领进当地一家有名的徽菜馆,也不听劝阻,硬是要自掏腰包请我们品尝绩溪的正宗徽菜,臭鳜鱼、毛豆腐、炒粉丝,还有南瓜饺、冬瓜饺……“遗憾现在还早了点,冬天来,我请你们吃一品锅。”菜上齐,平时本不沾酒的脉泽兄竟破例端起了酒杯。看得出,这次回乡,他的心情极佳。席间谈心,他畅叙张氏兄弟的手足之情,还自叹退休以后为家乡做的事情没有脉贤兄多,贡献也没有他大。“他研究的是徽学,会传世的,这不得了喂。我不行。”我想这也是他的自谦之辞。其实他退休以后一直不辞劳苦数次奔波,为家乡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差不多每年都要回乡走几趟。他,对得起这座生他养他的大山。

脉贤兄满脑子和一肚子的徽学徽文化,几天几夜也聊不完的。时针不知不觉中就指到中午十二点半,于是不得不暂时忍痛割爱中断话题,开车出去吃饭。回来时天公不作美,突然招呼也不打就哗啦啦落下一阵雨来。车至脉贤兄家所在的小区门口,为我们返程的方便,他坚持不让我们再用车送他进去。通往他家的那段小路上还有几处水坑,只见他快速开门下车,冒雨连蹦带跳跨过水坑径直奔到家门口,回过头,抹一抹脸上的雨水,挥手向我们告别。望着那矫健的身影,车上的人无不刮目惊叹:这哪是八十四岁的耄耋老人,分明是四十八岁的中年汉子嘛!

新闻推荐

斯诺登爆料美国认定俄罗斯干预美总统选举的原因

新华社洛杉矶月日电(记者郭爽)“棱镜”监听项目曝光者、美国前防务承包商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日通过“截击”网站公布文件,显示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认定俄罗斯政府授意黑客袭击干预美国总统选举的原...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韦月再遇张氏兄弟)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