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副主任宋永宏(中)为一例高龄产妇剖宫产做麻醉。他们,没有白天夜晚之分,没有工作休息之别,每天24小时随时待命;他们,不摘头套和口罩,不脱制服和拖鞋,工作环境“暗无天日”;他们,没有鲜花掌声相伴,没有锦旗感谢信相随,默默守护着每个生命。他们,就是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手术室团队——一群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幕后英雄”。
9月27日,记者随着等候在手术室外的病患家属那一束束焦虑不安的目光,有幸走进位于该院住院综合大楼三楼的麻醉科手术室,这个医院重要而略显神秘的科室,分享他们在密闭空间里争分夺秒抢救、自始至终守护生命的感人故事。
一般人会说,麻醉不就是打一针,让手术病人“睡一觉”吗?而专业人士却说,手术医生是在治病,麻醉医生是在保命!麻醉分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组织麻醉和静脉麻醉等,在手术台上,手术医生只管切割止血缝合,其他的全部由麻醉医生完成。“麻醉,不仅仅是打一针那么简单,更要保证手术过程中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该科副主任宋永宏说,“手术中,麻醉医生要一直守候在患者身旁,随时认真观察其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还要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输血等。”宋永宏说,遇到全麻手术的,患者还会被推到麻醉恢复室监护、复苏,一直到患者恢复意识且生命体征平稳后,才将其护送回病区。
在每天的早会上,宋永宏都会将重点病例拿出来让大家讨论,一起交流经验,做好总结,特别是对当天安排的手术,他总乐于先听大家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然后会提醒大家有哪些注意事项。之后,医生们就要去准备、检查麻醉药、手术器械,随后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麻醉操作,待病人从清醒形态转为可行手术操作的麻醉形态后,外科医生就会开始进行手术。
宋永宏介绍说,事实上,麻醉医生对于每一台手术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曾有一位颅脑重度损伤患者,在手术台上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和血压为零等的高危症状,麻醉医生立刻进行紧急胸外按压和心肺复苏,纠正血压等,直到患者渐渐有了呼吸和心跳,手术才得以继续进行。“一旦麻醉医生认为病人的情况已经不适合继续手术,那么主刀医生就要立即暂停手术。”
该科承担着全院急救复苏、临床麻醉、术后镇痛、急救会诊等工作,现有高标准的层流手术间9间,可同时开展9台手术,平均每天要完成20余台手术。“一台中小型手术约一到两小时就能完成,大型手术就可能要花六七个小时了。”宋永宏说,饮食不规律,劳动强度大,从来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都是小事,而时刻面临着从业的高风险,却是压在全科室人精神上的一块巨石。“科室曾配合骨科为一位百岁老人成功施行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挑战。”科室副主任程鹏说,“在所有手术患者中, 8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20%。他们本身有很多器官处于衰退期,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手术风险极大。”
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是宋永宏对麻醉医生从业心理的描述。一旦其他科室下达手术通知,他们就会在手术前一天到病区开展术前访视,进行麻醉风险评估,制定麻醉计划,做到心里有数。
在先进设备、专业水准和担当精神的支撑保障下,这些年来,该科从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这是最值得欣慰的地方,对良心也有了一个交代。”宋永宏说,这也与医院全力加强科室建设分不开,全科11名麻醉医生都是专业医生,多功能手术床、进口麻醉机和监护仪、进口腹腔镜、前列腺电切镜、C型臂等高端精密手术仪器设备配置一新。近期,该科还准备开展无痛人流、无痛胃镜等业务。
风险疲劳,是他们工作的真实写照;默默守护,是他们大医精诚的生动诠释。“我们早就做惯了‘幕后英雄\’。”现年53岁,在该科担任20多年护士长的高春生笑着说,“尽管我们失去了很多,但看到患者平安地离开手术室,我们就觉得值了。”
(徐嫦娥 本报记者 陈开明)
新闻推荐
随着春节的临近,将要回家过年的“单身族”们压力感扑面而来。国内婚恋交友平台世纪佳缘发布《-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研报告》显示,单身眼中“剩男”和“剩女”的年龄分别是岁和岁。年,男性感到逼婚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