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对文字产生了依赖,她仿佛是我精神上的情人,生生相依,无法剥离。
我曾在大别山岭臂膀里的石门湖畔散步,这是个脉连长江的湖泊。在这样湖畔的清晨散步,时常会遇上清脆的鸟鸣和晶莹的露珠。在这样的意境下,我想我应该好好写一首诗,至少是一首。我曾在无数个早晨踏着晨露背诵和朗读唐诗宋词,想象古人想象的美好意境,色彩与画意,动与静,明与暗,近与远,虚与实,那些美好的句子我至今还记得,已经渗进的我血肉,无法分离。
2
我对这里的树和草都很熟悉,桃枝上鼓起粉色的嫩苞,迎春花已经开放,它开得很自在,在山里。树上的翠鸟,窗外的远山,湖畔的小船,水中的白鹭,这些美好的事物,在我背诵的诗句中都能寻得相应的位置,而相反,我在人间的事物也能寻得对应的诗的意象。
文字与诗,我一生的伴侣。
我知道,眼前的湖水不是很深,似乎刻意在某些地方露出沙滩与河床。我默默地走着,走着,走着,风起了,夜来临,我还是没有找到我的那首诗——是水中漂游的水鸟,还是顺江而下的孤帆?
3
当我回到书斋,打开电脑,面对的是另一片空白。在故乡的冬季,仿佛是一次诗意的栖息,常能感受“细雨沾湿衣、云迷岭树低”之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古人描述的动静相宜、色彩和谐的美好意境,当下已经难以寻觅。其实,就是真正存在着,现代人也无法欣赏并享受这般意境空灵、想象辽阔的诗情与画意。
4
一座湖畔小屋在清风中寂静地守望着,窗外是一条石块铺成的
路,一堵土红色的墙,上面爬满了蔓生植物的枯枝败叶,散养的小黄鸡三、二只在草地上来回寻食,在路灯下唤起我对故土大地的温暖记忆: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实际上,我仍然想不出应该怎样写一首有关故乡的诗。故乡,这个词已经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凋残,只空留下“故乡”这个温暖的词汇。
我在故乡有个小诗友,曾对我说要自杀成诗。五年过去了,他依然在田间行走,在诗行间跃动。我知道,自杀,他不会,也不愿意。因为我们不是为小说或者诗歌而活着,虽然也未必是为了生活而活着,但是,我们都可以实现自我自由人性和精神的诗意救赎。是的,我们在自己身上,可以看见黑暗,也可以看到阳光,以及那穿行于其间的流风与冷雨。那种“腾云似流烟,密雨如散丝”的自如与从容,是人人向往的境界。
5
我们依赖文字前行。是的,穿过那么多诗行,读了那么多诗人,死了的,和活着的,还有古代的大诗人。在所有的“悦读史”中,我还是热爱李白。
6
还有个不爱写诗的法国人,叫罗兰·巴特,他的解构主义文本《絮语》让我能翻读不下九遍,很多词汇让我心生美好诗句。辞义和文字的力量在他的作品中达到了极致,非诗,大诗也。
我想,在我写不出诗的时候,可以读读他的那些非名诗,那些不被广为众知的非名诗,我也感觉到有种自由精神的力量在砥砺我,是什么力量我不知道,我只是觉得这是一股坚韧的力量。还有那个神奇的里尔克,从1894的梦幻、神秘与哀伤到1905的紧凑、思辩与沉重,再到1923的素朴、饱满与探求,他成为我全方面欣赏史诗般的里尔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胡芳记者周国庆)马路上行车应当礼让三分,争抢不仅危险,还可能引发纠纷,甚至会触犯刑律。10月27日,安庆市迎江区人民法院就审理了这样一起因抢道引发纠纷的故意伤害案件。经法院审理查明:2014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