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教师节如何走出“送礼困境”

来源:西部商报 2016-09-09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杨朝清

聚焦

纠结!随着教师节的临近,这个词成为很多学生家长的心病,该不该给老师送礼?该给老师送什么?辽宁大连市一所小学的家长QQ群里,家长们就此讨论热烈,大都倾向于送笔和送花,讨论送礼价值1000元左右。另一群同样倍感纠结的是老师,该不该收?该怎么拒绝?(9月8日《半岛晨报》)

作为一种社会联结手段,礼物既能给他人带来实惠,也具有“示弱”“示好”等符号功能。打着尊师重教的旗号,利用人情往来的渠道,给老师送礼成为一种 “潜规则”。

家长给老师送礼,并不是指望老师参与人情往来,而是期望老师对孩子给予倾斜性、差异性的“格外关照”。作为一种社会交换,送礼的家长与老师之间“心照不宣”;那些没有给老师送礼的家长,会陷入“别人送礼我不送,孩子要吃亏”的囚徒困境,只好身不由己地参与进来。.

激烈的教育竞争,让师资力量的价值进一步凸显。在不少家长看来,老师是否“用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发展。在成功焦虑和公平焦虑的裹挟下,许多家长将送礼作为一种投资手段,试图收到更高的回报。对于老师们来说,收了的话难免会影响教育公平,也违背了相关的制度规范;不收的话又怕伤了家长的“脸面”,人为地形成了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裂痕。

教师节要少一些节日狂欢,多一些反思和自我调试。在身份社会逐渐向专业社会过渡的当下,教师的社会认同越来越少地来源于身份标签,越来越多地取决于角色扮演。每个老师都需要去反思:我是不是一个好教师,在教书育人上我有没有尽心尽力,我是否得到了学生的喜爱?

教师节的本义,在于健全权益保障,提升社会认同,让教师的劳动更有价值,让教师更有尊严。一方面,教师要进行“自我救赎”,提升专业技能,遵循职业伦理,争做“四有”好老师;另一方面,舆论要减少对教师的标签化和“污名化”,避免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毕竟,行为偏差、角色失范的

新闻推荐

快递三轮“上户口”需国标铺路

史洪举“双十一”的快递在路上,但承担90%末端派送量的快递电动三轮车仍未获合法身份。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多地已采取为合规快递三轮车备案贴牌等方式,与交通部门统一管理。但多位专家表示,快...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教师节如何走出“送礼困境”)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