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关乎着人的性命,关联着社会的稳定。没有学生的安全就没有教育,但为了绝对安全的教育也要不得。
绝对安全的理念要不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孩子们的安全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一件件安全事故的发生,一个个鲜活生命的离去,给家庭带来了无法抹去的伤痛,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政治上、行政上、经济上、舆论上做法过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理念代替不了现实,情绪代替不了理智,还是要从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出发,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着手,亦步亦趋地逐步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决不能离开现实谈安全,为了安全而安全。具体来说不能出了什么事情,动辄就说学校没把孩子教育好,或者活动没有组织好,教育好了孩子怎么会犯错误呢?组织好了怎么会出事呢?这种以理念推理念、以神话要求人事的思维,把教育万能化、孤立化,无助于学生安全意识的强化,无助于学生安全能力的提升,反而步入形而上学的怪圈,使安全不安全。
绝对安全的安全要不得。在绝对安全理念的指导下,正常的教育活动变味了,一些竞技类的项目取消了,一些校外实践也取消了,有的甚至规定学生除了上厕所,不允许孩子们出教室,把童趣的打闹都成了违反校纪,究其原因就是怕孩子出问题。也许有人会说国务院早在2000年就颁布了中小学生意外事故处理办法,明文规定竞技类的体育项目,正常的意外事故学校是不承担法律责任的,可现实中成百上千的安全事故似乎没有一例是按法律执行的,可以说家长小闹学校小赔,家长大闹学校大赔,若引起媒体的关注,那真是不亚于一次9级地震,学校领导和上级的领导都会牵连其中。更可笑的是许多事件反而引起了舆论的倒戈,这些缺少理性的舆论、缺失法制的行政,必然导致安全教育浮在水面,“推卸”成为了一种常态。
安全实践必须要。散养的土鸡一年才能出栏,而用饲料喂的鸡三个月就出栏了;可土鸡敢于与豺狗作战,而肉鸡听到汽笛声就吓得半死。学校里的孩子迟早要走向社会,不经历一些带有风险的实践,安全能力是不可能提升的,就像足球队不打比赛、拳击手不上擂台一样,一旦遇到实战就会被打趴下,要知道孩子们的安全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是孩子们的生理和心智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像孩子们价值观的形成一样,必须在社会实践中体验感悟,只有这样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才能转化为安全能力。当然安全实践必须在可控的风险之内,不是盲目地冒险,但也绝对不是没有风险。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为了孩子眼前的安全,而忽视孩子未来的安全,实际上是不安全的。(E)②
新闻推荐
承诺发放重庆某高校的大专文凭,但在招生后却“变脸”,被入学新生发现仅是网络教育大专文凭。该民办职业学校是重庆中天IT学院(即重庆市中天科技职业培训学校),入校新生表示,其在招生宣传及广告中大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