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近日发布,根据报告,大学毕业生在国企、外企就业的比例,分别从2013届的22%、11%下降到2015届的18%、9%;民企、中小微企业,地级市及以下地区,成为大学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铁饭碗”和“洋饭碗”吸引力下降,折射出中国社会在职业选择上更加开放和多元。今年的大学生就业趋势,可谓是当下经济社会转型的缩影。随着“中国智造”的崛起和转型升级的加快,“洋饭碗”不如从前吃香。哪儿有梧桐树哪儿就有金凤凰,大学毕业生更多流向民企和中小微企业,正是社会活力的体现。
据悉,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765万,较去年增长16万。虽然就业焦虑依然存在,但大学生的择业观渐渐趋于理性务实、就业渠道日益多元化。如今“从底层做起”得到很多人认同;过去强调体面和待遇,如今更看重个人兴趣和发展空间;过去注重旱涝保收、稳定安逸,如今信奉“奋斗的人生最美”……这些就业观念的变化,反映出当代年轻人的朝气和拼劲。
人生漫漫长路,就业选择这关键一步,某种程度是真正的成人礼。有人选择“逃离北上广”,有人“留在大城市里闯一闯”,有人投身“双创”的时代浪潮,有人选择“慢就业”体验生活,每一个选择都值得尊重。
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变化,也映照出崇尚理想、崇尚奋斗的社会心理。网络分享平台上,时常可以看到“关系是泥饭碗,文凭是铁饭碗,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等励志金句,这正体现着年轻人的理想信条。即便为就业焦虑、生存压力所环绕,许多青年依然不改梦想初衷。
在择业问题上,勇于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样的青春底色值得点赞。与此同时,只有更大程度地实现教育多元化发展和就业多样化选择,才能让每个年轻人赢得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让社会激发更多潜能,涌现更多活力。
新闻推荐
新华社台北9月11日电(记者刘刚许雪毅)台检方10日公布大陆旅行团严重车祸侦查结果。岛内各主要媒体均予以高度关注,除详细报道侦办经过外,亦指出这一事件本身严重冲击岛内旅游业。舆论认为,台当局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