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清华老师被骗千万 说明了什么? □ 刘鹏

来源:市场星报 2016-09-01 00:00   https://www.yybnet.net/

8月30日,一则由清华大学液晶大楼物业服务中心发布的“警情通报”热传。通报称,8月29日23点25分,中关村派出所110接报,北京市海淀蓝旗营小区清华大学一老师,被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1760万元。(8月31日《新京报》)

早在徐玉玉遭遇电信诈骗不幸猝死之初,就有网友预言,类似的诈骗案件以及相关新闻报道,将会出现“井喷”之势。果不其然,徐玉玉之后,宋振宁等受害者相继被媒体报道。特别是,一些大学生被骗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

为此,有网友调侃称:难道2016年是“傻姑娘年”“傻大学生年”?言外之意,个人的素质、水平与能力,特别是防范意识等,是避免被诈骗的关键。当然,这种认知是没有错的。但清华老师等“高尖端人才”也纷纷被曝受骗,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很明显,电信诈骗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泛滥之势。而且预防诈骗,个人防范只是第一步,也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如果公安部门的打击力度,电信等单位的防控能力,银行账户的管理力度,相关个人信息的保护等都集体失责或者失守,个人就算再警惕,再天才,明显也是无法独立抵御诈骗的。

比如徐玉玉,骗子能够准确地知道她的电话,并且知道其考上了大学,有一笔助学金要办理手续等信息。遇上这样的“精准诈骗”,有几人能够完全防范?

徐玉玉那边,6名犯罪嫌疑人虽然已经悉数落网,但相关信息泄露的途径、责任人等,依然尚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这边,清华老师又遭遇类似骗局。如此接二连三悲剧的发生,如果一定要说明什么的话,除了要加强个人的防骗意识外,明显还有要加大信息保护的力度,以及对类似诈骗案的重视程度、打击的力度!

否则,谁又能够保证,即便自己比清华老师还高知,就不会遇上“总有一款适合我们”的诈骗?谁又能够保证,我们一旦遇上这样的诈骗,就一定能够保证不上当受骗?

新闻推荐

保护公民信息不能止于揪出“内鬼” ▋ 和法堡

想要他人的贷款记录、快递地址、手机实时定位等个人信息,只要在QQ群里提出需求,就会有人回应。买家通过微信转账交易后就能拿到这些准确、私密的个人信息。今年5月,山东菏泽警方侦破一起定制型贩卖...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清华老师被骗千万 说明了什么? □ 刘鹏)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