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随着家庭教育知识的日益普及,“重教轻罚”已成广大家长的共识。惩罚是一门家教艺术,惩罚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是看父母能否使用得当。
学问1: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引起孩子的良性转化,那么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
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
专家提示: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种经验,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父母只需要用自己的言语或行动向孩子表示一点点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不满,孩子都会觉得是对他的错误的惩罚,从而自觉改错。教育心理学认为,惩罚包括间接的和直接的批评。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没收他的玩具等等都是惩罚的手段与方式。
学问2:指明“出路”不含糊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做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
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他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辞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专家提示:惩罚之所以能促使孩子改正错误,这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效果律在起作用。效果律认为:孩子“快乐则接受;痛苦则拒绝”,要使孩子继续或终止某种行 为,我们可以通过奖励或惩罚来做到这一点。事实上,有很多事情是不可能通过奖励的办法让孩子满足的,如孩子故意损坏东西、坚持“顶风作案”、乱提不切实际的要求等,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惩罚。□陈文
新闻推荐
轮胎的“健康”与气压密不可分,胎压异常会引起轮胎局部磨损、操控舒适性降低、油耗增加等问题,从而导致爆胎。所以保持标准胎压并实时监控胎压变化,是预防爆胎的关键。胎压仪车主都知道胎压应保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