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也
近日,笔者去一朋友家中拜访。当谈及其即将上大学的孩子时,朋友一脸无奈地相告,除了要缴五六千的学费外,他还花了近两万元钱给孩子买了笔记本电脑、手机等高档“行头”。朋友说,自己是个工薪族,每个月也没多少钱结余,但看见别人的孩子上大学前都备齐了“行头”,自己也就咬咬牙,帮孩子“装备”了一番。据笔者了解,类似朋友这样的情况十分普遍。
记得二十多年前笔者自己上大学的时候,除了一大撂书本外,父母只给“装备”了棉被、脸盆、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需品,自己带到大学里的衣服还是高中时候穿过的,其他什么也没有。虽然“行头”简陋,但并没有影响我们在大学里的学习、生活和交往。应该说,大学生活的“简朴”历练了我们的意志,培养了我们的节俭意识,这是一笔拿什么也换不来的精神财富。
眼下,虽然时代变了,生活好了,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不能忘。尤其是那些家庭条件并不十分富裕的准大学生,更应多替父母着想,切不可只顾自己的“面子”,看见别人“装备”了高级笔记本电脑、相机、手机等,也跟着向父母要“装备”。要知道,大学的学习,不仅是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是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如果一味地“赶时髦”、追求所谓的“高大上”,动辄花费上万元甚至几万元,将不利于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说,这些所谓的“行头”并非是大学生活的必需品,有的无非就是一个工具,甚至只是包装自己的一个“道具”而已。笔者以为,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把学识和能力作为自己大学求学的目标和方向,而并非相互“攀比”这些所谓的“行头”。
因此,笔者以为,作为一名准大学生,一定要端正消费观念,量力而行,切忌盲目跟风攀比。同时,要多换位思考,多体谅父母,以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这不仅是一种正确消费观的体现,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关爱、理解和体恤。
新闻推荐
记者队伍里有一名“编外警察”该出手时就出手遭遇车祸,他忍着疼痛救援其他乘客;大学生被骗进传销组织,他冒险解救。因长期从事政法新闻报道,时常与民警一起冲在抓捕现场,他又被大家称为“编外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