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民国时的结婚“彩礼”

来源:江淮时报 2016-08-23 00:00   https://www.yybnet.net/

□付振双

进入民国,随着社会的进步,婚姻观念不断改变,慢慢形成了相对成熟和固定的婚礼仪式。可男方给女方的“彩礼”,作为历史遗存,却一直是少不了的。

据1928年10月25日的上海《民国日报》载,一般的婚姻中,男方要准备的礼金款项最少需七八十元,多的要数百元以至于千元不等,另外,还要首饰、衣服等礼物,至少需三四百元,甚至数千元。以当时的上海为例,工人平均月工资15元左右,以此来考量这动辄成百上千的礼金,实在不是小数目。而社会各阶层的经济状况是相差甚远的,在“民穷财尽的当儿”,“有钱的不及百分之一二”,其余的人都赖劳动而生活,留不下闲钱。难怪,作者直言“这样大的靡费,真是惊人”。

进入三十年代,国民政府提倡新生活运动,在婚礼形制上也推广西式新婚仪,倡导简婚,并由社会局出面组织。 1935年,上海首倡集体婚礼,57对新人结成佳偶。接着,汉口、北京便紧随其后,集体婚礼逐渐形成一种新风尚。集体婚礼对摒弃旧式婚礼的繁文缛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还以简化仪式及用度节省了时间和金钱,不失为较好的尝试。但是,旧式婚俗仍长期占据着农村舞台,许多地区结婚“彩礼”过巨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新闻推荐

寿州古窑有传人

特约摄影李博本报记者袁家权摄影报道古寿州窑是隋唐时期汉族的制瓷名窑之一,因淮南在唐代属寿州,故得此名。寿州窑创烧于南朝陈,停烧于唐末,烧造的器型多样,有壶罐、碗、枕、注子、盂等等,其中,因首...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我想变成树2016-09-06 00:00
评论:(民国时的结婚“彩礼”)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