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儿子邀我去看他们排演的话剧《一九七七》。说实在话,我很喜欢话剧,又搁着面子,特别是小城少有话剧演出,便早早来到剧场。管理人员看我背着“长枪短炮”,主动给我调整了一个适合观看拍照的位置。我架好相机,前后左右看看,数百人的剧场早已座无虚席。显然“秋老虎”也未能挡住人们对文化的热情。
话剧《一九七七》的大概内容是:东北某农场的三分场里,来了一批北京和上海的知青。他们中有被分场革委会主任看好的,而且悉心培养的接班人。但更多的是不堪忍受农场生活,在那个意义非凡的年份中,苦苦期待改变“知识青年”命运的青年人。面对拴在主任裤腰上的一枚小小的红色公章,不同的人对命运做着不同的搏击。1976年的夏秋之际,“四人帮”被打倒,邓小平复出、高考制度的改变,让在苦中作乐环境中日益麻木的他们看到了希望……
故事自然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批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热血沸腾,积极报名,踊跃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自己。“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党叫干啥就干啥。当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成了时尚运动和热门话题。
我是随母亲下放的,但在我们下放的村子里就有知青点。他们或来自北京,或来自上海,或其它城市汇聚在一起,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大有干一番作为的思想。但现实是残酷的,首先是环境的不适应,离开家庭的温床走进了漏风漏雨的土屋,伸手就来的自来水变成了摇辘轳的土井,每天背朝黄土面朝天,凄风冷雨,夏天晒炸了皮,冬天冻裂了手,芋头成了一日三餐的主食。更难熬的是文化的碰撞,城乡文化的差异,地域文化的差异,文明程度的差异,让他们想不通,看不明,苦闷彷徨。随着希望的破灭,失落感越来越强。他们学会了打架、酗酒,消磨时光。而他们也成了农民眼中的异类,怕吃苦,娇滴滴,好打架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原本柔弱幼稚的他们被十年漫长的岁月磨去了棱角,有些男孩入乡随俗娶妻生子,有些女孩迫于无奈嫁给了当地村干部的儿子。也有些为了寥寥的回城指标走后门找关系,甚至出卖了自己。更可恶的是有些把持着公章的人们,利用权力在他们身上谋取私利,甚至是人身侵害。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由于他们的到来,农村的封建文化,传统观念,生活方式被改变,被打破,农民的血液里流进了新鲜时尚文明的元素。
就在他们挣扎彷徨,前途渺茫之时,文化大革命结束了。打倒“四人帮”,邓小平复出。恢复高考,给了有知识的青年一个极大的机会,但毕竟是凤毛麟角,而且受到来自各种思想和行为的阻挠!大批的知识青年更加看不到希望,沮丧之际,知识青年回城政策出台了,让他们中的大多数离开了农村。但仍有一部分由于各种原因,永远留在了陌生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老北京、老上海成了他们给子孙絮叨不完的话题。
为了重拾画面中的细节,我认真细致地品读了剧本。掩卷沉思,该剧没有时下为了取悦观众的恶搞,没有走极端刺激观众的眼球,摈弃了当前流行的泛娱乐文化,以生动严肃的画面还原历史的真面目,震撼人们的心灵,冲击人们的思想,满满的正能量。特别是一群零零后孩子,在几个老师带领下,利用暑假中短短几天时间,酷暑中连天加夜,能把一个重大历史题材演绎得如此精彩,充分说明现代孩子是有思想,有理想的一代人。正像贯穿全剧的声音:“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把未来交给他们,先让他们读懂历史,正是话剧《一九七七》之目的。
新闻推荐
8月22日晚,一男子因驾驶电动车不慎摔伤。后经执勤交警及时救助,安全将其送至家中。当晚22时左右,市交警一大队民警在汴河路与西昌路交叉路口开展夜查行动时,忽然听到一声沉闷的撞击声,民警顺着声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