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举办了主题为“安全保障
创新引领”论坛,探讨电动汽车产业的安全问题及其未来发展。本次论坛关注的重点是电动汽车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如何完善电动汽车安全保障体系等;如何完善电动汽车产业相关标准及检测制度,解决市场上现存产品的质量问题,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新能源汽车燃烧事故频出
2015年被称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元年,国内电动汽车市场呈现了爆发式增长,新能源汽车超过当年汽车产销量的1.5%。这也让中国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消费第一大国。今年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1.5万辆和20.7万辆,同比再次增长将近1.2倍。按照行业协会和机构的预测,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可能达到50万-70万辆。同时,整车、电池、电机等关键产品都已基本实现了国产化,部分产品还实现了批量出口。
然而,随着国家政策激励制度的逐步退坡,行业普遍意识到,研发试验能力偏弱,关键技术不足,整车可靠性、电磁兼容性低,动力电池一致性控制能力、能量密度低,燃料电池产业链不完整、低温环境适应性差等技术滞后问题将成为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尤其是电动汽车安全问题,已成为横亘在产业发展路上的首道关卡,甚至决定着产业最终的成败。
据了解,今年1-8月,北京、深圳、上海、珠海、南京等地先后发生了14起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客车的燃烧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调查分析,多数原因是电池组技术故障,特别是夏季高温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电池热失控等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去年部分客车生产企业的新能源汽车都在等电池,因为供不应求,导致其中20%-30%的电池是不合格的。
而这类事件的发生,除了会给车主造成财产甚至生命损失,还会加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的质疑和担忧,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发展。
工信部将力促
新能源产品安全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今年7月6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相关部委领导强调,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要抓好五大体系建设:一是要加强安全技术支撑体系,二是要建立安全标准的规范体系,三是要强化远程运行的监控体系,四是要健全安全责任体系,五是要建立安全法规体系。
目前,工信部已经修订完成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规则》,这将大幅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生产条件要求,以此来保证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性能和安全。与此同时,工信部还组织制定了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标准,电动客车安全条件也即将发布实施。同时,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动力电池的编码、规格等标准正在编制、修订之中。
(张洁)
新闻推荐
机构应回归资管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