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恒 邵琨
山东省临沂市准大学生徐玉玉遭遇以发放助学金为名实施的电信诈骗,伤心过度昏厥离世。18岁的花样年华突然凋谢令人扼腕,不法分子的恶劣行径令人愤怒。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近年来已成为电信诈骗受害“重灾区”,要避免“徐玉玉式悲剧”再现,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施策。
高校学生屡受侵害
在今年高校开学之际,山东地区大学新生遭遇电信诈骗并非孤例。与徐玉玉被骗的同一天,临沂另一位女大学生被骗走准备交学费的6800元。
翻开案卷,近年来各地大学生遭遇类似的电信诈骗案件屡见不鲜,高校学生成为新的受骗群体之一。去年10月,长沙某高校大四学生小陈欲将一款网络游戏装备出售,登录某交易网站进行交易。不久,小陈就收到来自“网站客服”的电话,称“游戏装备已被卖出,如提现需交足等额押金”。在与对方沟通过程中,“客服”想方设法骗取了小陈信任,不断要求他开通“保障金服务”、支付“提现费用”。信以为真的小陈通过支付宝 3次转账 1万余元,之后拨打对方电话显示关机,才意识到上当受骗。
警方调查发现,大学生是电信诈骗受害高发人群,极易遭受以网上兼职、低价网购、中奖通知、低价订票等名义实施的诈骗。重庆渝北警方通过梳理辖区近3年电信诈骗案发现,20岁以下受害人占比12.85%,这个年龄段群体多以学生为主,容易受到虚假网络购物和游戏装备网站引诱;20至 29岁占比43.73%,这个年龄段群体多以大学生和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为主,是网络购物的“主力军”,被骗手段以网络诈骗和电话诈骗居多。
防骗教育不可缺失
办案民警和教育工作者指出,个人信息泄露、容易受到诱惑、社会经验不足和防骗教育缺失,是大学生频频被不法分子盯上的关键原因。
个人信息泄露。在徐玉玉案中,不法分子打来电话,称有一笔2600元的助学金要发放给她。因前一天曾接到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通知,因此徐玉玉并未辨别电话真伪。这表明,徐玉玉的个人信息可能已遭泄露。民警表示,大学生接触网络较多,经常在网上注册各种账号,现在网站都要求实名制,注册时需要填写个人姓名、电话号码和身份证号码等,这些个人信息极有可能被网站“内鬼”倒卖谋利。
容易受到引诱。 “高薪兼职”和“中奖通知”是大学生上当最多的两类电信诈骗,不法分子利用部分大学生急于赚钱或积累工作经验的心理,一步步引诱大学生“上钩”。 2014年9月,长沙市19岁大学生熊某接到自称“新浪微博客服”的电话,称其在新浪微博中奖6万元,但需要交纳3000元手续费和税款。熊某按照对方要求汇出1.2万元后,对方电话立即关机,熊某方才发现被骗。
社会经验不足和防骗教育缺失。律师梁珊认为,青年学生涉世不深,社会阅历较浅,安全防范意识相对薄弱,加之又是互联网和手机的重度用户,容易将自己暴露在诈骗高发的环境之中。某高校一位辅导员表示,针对电信诈骗的防骗警示教育,以前高校很少做,尽管近年来逐渐引起重视,但总的来说做得还远远不够。
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近年来,电信诈骗愈演愈烈,涉及面之广、受害者之众、受损金额之大,触目惊心。专家指出,打击电信诈骗,除了要加大打击力度之外,针对特定受害人群的防骗措施也必须跟上。
多部门联动齐抓共治。仅靠公安机关一家难以有效防范和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必须堵塞银行、电信部门监管漏洞,形成齐抓共管、源头治理格局。
高校积极开展防骗警示教育。高校可联合办案机关开展多种形式的防骗警示教育,向大学生讲解避免个人信息泄露的方法,以及一些发案率较高的电信诈骗类型、特征及避免上当受骗的技巧。对于新录取的大学生,高校应通过短信提示防骗,或者在寄送录取通知书时附上“防骗指南”,提醒大学生确保个人信息不外泄,谨记“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
建立快速止付和账户冻结机制。打击治理电信诈骗是一项系统工程,尽管国家近年来加大了打击力度,但在短期内还难以根治。在受害者遭遇诈骗时,若能快速止付或冻结账户,可以最大程度挽回损失,避免引发悲剧。各地相继成立的相关部门合署办公,具备快速止付、冻结账号、封堵诈骗电话等功能的反电诈中心,打击电信诈骗成效显现。
“遭遇电信诈骗后,只要及时拨通反诈中心报警电话,就有可能追回损失。 ”反电诈中心一位民警说。
新闻推荐
■韩小乔明明收到录取通知书,报到时却因学校“招满了”而被拒门外,这样的怪事发生在广西工商学校和广西机电工业学校。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广西工商学校2016年计划招生900人,实际发放录取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