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市民“被死刑”凸显警方疏漏

来源:德阳晚报 2016-08-12 00:03   https://www.yybnet.net/

□易延端(什邡)

真是“世界真奇妙,只有想不到”。7月29日,广州番禺市民陈某去当地派出所开“无犯罪记录证明”的时候,遭到了办证民警的拒绝,而原因竟然是,他本人早于2003年因绑架罪被法院判处死刑并在2006年执行了死刑。(8月7日《广州日报》)

“被执行了死刑”的人,10年后还回来开“无犯罪记录证明”,真是太离谱,实乃天方夜谭,真让人痛心。这起离谱事件反映出的公安机关对身体信息审查复核的失责漏洞,如果不及时补上的话,无辜“被死刑”的市民,恐怕就不止陈某了。

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由此可推定,被法院判处死刑并被执行死刑的那个罪犯陈某,其犯罪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属于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并造成恶劣影响的重特大刑事案件。

本案作为重特大刑事案件,不仅犯罪事实必须确凿无误,罪犯的身份信息也必须准确无误。可是,记者采访发现,警方交给陈某的那份文件除了名字和身份证号码是和陈某的身份证信息一样之外,其它包括学历身份,以及居住地这些信息,都是和陈某的真实情况有出入。当事人陈某坦言,在从2006年自己“被执行死刑”到现在的10年间,自己的生活一直都相当正常,就连办理港澳通行证都没有问题,偏偏是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才出现信息不符的情况。

目前,警方已初步确定陈某身份信息错误情况属实。那么,导致陈某身体信息错误,也就是陈某于2003年犯下绑架罪,还被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了死刑,这些信息被清晰记录在全国公安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其原因究竟是什么?是陈某的身份信息被他人盗用,还是录入全国公安综合信息查询系统上陈某的相关信息人为失误呢?笔者以为,无论哪一种原因导致的陈某身份信息错误,当事公安机关都没有尽到审查核对人、证一致性的职责,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目前,未尽责的公安机关已向当事人陈某道歉,但显然远远不够,不足以达到警醒自己、警示他人的效用。

近年来,一些人拿捡来、买来、偷来、骗来的居民身份证进行非法活动的案件屡有发生,给当事人的生活、工作等带来了诸多的影响和不便,有的受害者为了自证清白,不知道跑了多少冤枉路,花费了多少冤枉钱,流了多少心酸泪。盗用他人身份信息犯罪的案件,目前在媒体上也有报道,虽然不多,但必须引起公安机关以及检察院、法院的高度重视,并切实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避免无辜市民“被犯罪”“被判刑”甚至“被死刑”,从而名誉等受到伤害。

□易延端(什邡)

真是“世界真奇妙,只有想不到”。7月29日,广州番禺市民陈某去当地派出所开“无犯罪记录证明”的时候,遭到了办证民警的拒绝,而原因竟然是,他本人早于2003年因绑架罪被法院判处死刑并在2006年执行了死刑。(8月7日《广州日报》)

“被执行了死刑”的人,10年后还回来开“无犯罪记录证明”,真是太离谱,实乃天方夜谭,真让人痛心。这起离谱事件反映出的公安机关对身体信息审查复核的失责漏洞,如果不及时补上的话,无辜“被死刑”的市民,恐怕就不止陈某了。

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由此可推定,被法院判处死刑并被执行死刑的那个罪犯陈某,其犯罪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属于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并造成恶劣影响的重特大刑事案件。

本案作为重特大刑事案件,不仅犯罪事实必须确凿无误,罪犯的身份信息也必须准确无误。可是,记者采访发现,警方交给陈某的那份文件除了名字和身份证号码是和陈某的身份证信息一样之外,其它包括学历身份,以及居住地这些信息,都是和陈某的真实情况有出入。当事人陈某坦言,在从2006年自己“被执行死刑”到现在的10年间,自己的生活一直都相当正常,就连办理港澳通行证都没有问题,偏偏是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才出现信息不符的情况。

目前,警方已初步确定陈某身份信息错误情况属实。那么,导致陈某身体信息错误,也就是陈某于2003年犯下绑架罪,还被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了死刑,这些信息被清晰记录在全国公安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其原因究竟是什么?是陈某的身份信息被他人盗用,还是录入全国公安综合信息查询系统上陈某的相关信息人为失误呢?笔者以为,无论哪一种原因导致的陈某身份信息错误,当事公安机关都没有尽到审查核对人、证一致性的职责,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目前,未尽责的公安机关已向当事人陈某道歉,但显然远远不够,不足以达到警醒自己、警示他人的效用。

近年来,一些人拿捡来、买来、偷来、骗来的居民身份证进行非法活动的案件屡有发生,给当事人的生活、工作等带来了诸多的影响和不便,有的受害者为了自证清白,不知道跑了多少冤枉路,花费了多少冤枉钱,流了多少心酸泪。盗用他人身份信息犯罪的案件,目前在媒体上也有报道,虽然不多,但必须引起公安机关以及检察院、法院的高度重视,并切实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避免无辜市民“被犯罪”“被判刑”甚至“被死刑”,从而名誉等受到伤害。

新闻推荐

徜徉春光里 心怀新希望

鸟儿清啼,艳阳透窗,嘉陵江边湿润的早春扑面而来。与生灵万物一并苏醒的,是千家万户一年之计的安排。邻居大妈反复扫净院墙,幺儿终于带回了媳妇,并且快要添丁;公交司机抱着被人强送的盆栽,无处搁放左...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市民“被死刑”凸显警方疏漏)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