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打赏”成为网民之间表示支持与表达情感的新手段:网游玩家之间、原创作者和读者之间、网络红人与粉丝之间,往往靠“打赏”的方式互动。网络媒体不断爆出新闻:网络作家唐家三少被读者“打赏”1亿网络虚拟币,折合人民币100万元;湖南常德“95后”大学生写作获粉丝打赏十万;某富二代一次给网络主播打赏10万;某流行音乐组合一小时直播获得30万打赏费……
在传统的写作领域和表演行当中,文化和娱乐精英们牢牢占据主导地位,著名报刊的版面大多数是留给著名作家的,一般草根作者或网络写手给这类报纸杂志投稿,因为你没有名气,刊物根本不买你的账。同样的,在演员和主播行当里,想做影视明星或电视台名主播的普通女孩,按照传统路径,通常是先读影视戏剧类艺术院校,然后在著名影视公司和经纪人力推下走上荧幕,否则不太可能立刻就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但是互联网给了屌丝们逆袭的机会,草根写手们靠着在网络上的勤奋写作,收入和粉丝数量可能远远超过那些所谓的著名作家;而靠网络直播,像papi酱这样一个普通的中央戏剧学院女生还没走出校门,已经红遍整个网络,粉丝们一次打赏就足以抵得上央视名主播一年的薪水。
从互联网发展的角度说,打赏是一种支持原创、鼓励作者的好方法。然而,随着打赏风的流行,也折射出不少社会问题。2014年2月14日《中国文化报》刊登的《读者打赏作者不可取》的评论文章指出:读者的不理智打赏,会让网络文学创作越来越媚俗。试想:在“土豪读者”的打赏刺激下,肯定会有“勇夫”直奔赏钱创作,以更快速度更新内容,或讨好打赏者的狭隘阅读趣味,如此炮制出来的内容,文学价值堪忧……喧嚣是文学发展的大敌,文学网站应少玩打赏的危险游戏;去年媒体也爆出“9部网络小说涉嫌违法荐股,以打赏为名收取330万元会员费”的新闻;今年6月,浙江的一个32岁公司职员,在自己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为了讨好女主播,竟然挪用公款30余万元去打赏……近期《中国青年报》更是集中报道了靠发布虚假信息,博得网友同情,以接受打赏的方式获取不义之财。为了给别人打赏,相互比拼“烧钱”,从线上骂战到线下人身伤害。为了筹钱打赏,侵占他人财产,或是用网络借贷平台参与不法借贷等多起因打赏引发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列,可谓触目惊心,令人扼腕。
毋庸置疑,活跃在网络空间中的打赏机制,从媒介进化角度看是一种技术支撑下的财富快速流转,能够在一定意义上促进网络文化的发展。所以,要杜绝乱象,打击违法犯罪,规范各个网络平台的打赏机制,让打赏回归正常的功能和属性才是治标治本。这就必须在合理运用“打赏”机制的问题上,做到多方协调,去粗取精、扬长避短。作为引入打赏技术的各类网络文化平台,应当加强内容生产的文化性扶持管理,并对打赏设立限额、累进等附加协调机制,使之更趋向于促进文化建设,限制“任性土豪”诞生的土壤。其次,作为媒体应减少猎奇心理,对打赏机制引发的正面作用也要进行剖析报道,以便引导受众正确认识这一工具。最后,作为打赏主力军的青年网民有必要意识到自身在心理素质、消费理念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依靠来自学校、家庭的教育予以完善提高。
近年来“网络打赏”成为网民之间表示支持与表达情感的新手段:网游玩家之间、原创作者和读者之间、网络红人与粉丝之间,往往靠“打赏”的方式互动。网络媒体不断爆出新闻:网络作家唐家三少被读者“打赏”1亿网络虚拟币,折合人民币100万元;湖南常德“95后”大学生写作获粉丝打赏十万;某富二代一次给网络主播打赏10万;某流行音乐组合一小时直播获得30万打赏费……
在传统的写作领域和表演行当中,文化和娱乐精英们牢牢占据主导地位,著名报刊的版面大多数是留给著名作家的,一般草根作者或网络写手给这类报纸杂志投稿,因为你没有名气,刊物根本不买你的账。同样的,在演员和主播行当里,想做影视明星或电视台名主播的普通女孩,按照传统路径,通常是先读影视戏剧类艺术院校,然后在著名影视公司和经纪人力推下走上荧幕,否则不太可能立刻就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但是互联网给了屌丝们逆袭的机会,草根写手们靠着在网络上的勤奋写作,收入和粉丝数量可能远远超过那些所谓的著名作家;而靠网络直播,像papi酱这样一个普通的中央戏剧学院女生还没走出校门,已经红遍整个网络,粉丝们一次打赏就足以抵得上央视名主播一年的薪水。
从互联网发展的角度说,打赏是一种支持原创、鼓励作者的好方法。然而,随着打赏风的流行,也折射出不少社会问题。2014年2月14日《中国文化报》刊登的《读者打赏作者不可取》的评论文章指出:读者的不理智打赏,会让网络文学创作越来越媚俗。试想:在“土豪读者”的打赏刺激下,肯定会有“勇夫”直奔赏钱创作,以更快速度更新内容,或讨好打赏者的狭隘阅读趣味,如此炮制出来的内容,文学价值堪忧……喧嚣是文学发展的大敌,文学网站应少玩打赏的危险游戏;去年媒体也爆出“9部网络小说涉嫌违法荐股,以打赏为名收取330万元会员费”的新闻;今年6月,浙江的一个32岁公司职员,在自己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为了讨好女主播,竟然挪用公款30余万元去打赏……近期《中国青年报》更是集中报道了靠发布虚假信息,博得网友同情,以接受打赏的方式获取不义之财。为了给别人打赏,相互比拼“烧钱”,从线上骂战到线下人身伤害。为了筹钱打赏,侵占他人财产,或是用网络借贷平台参与不法借贷等多起因打赏引发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列,可谓触目惊心,令人扼腕。
毋庸置疑,活跃在网络空间中的打赏机制,从媒介进化角度看是一种技术支撑下的财富快速流转,能够在一定意义上促进网络文化的发展。所以,要杜绝乱象,打击违法犯罪,规范各个网络平台的打赏机制,让打赏回归正常的功能和属性才是治标治本。这就必须在合理运用“打赏”机制的问题上,做到多方协调,去粗取精、扬长避短。作为引入打赏技术的各类网络文化平台,应当加强内容生产的文化性扶持管理,并对打赏设立限额、累进等附加协调机制,使之更趋向于促进文化建设,限制“任性土豪”诞生的土壤。其次,作为媒体应减少猎奇心理,对打赏机制引发的正面作用也要进行剖析报道,以便引导受众正确认识这一工具。最后,作为打赏主力军的青年网民有必要意识到自身在心理素质、消费理念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依靠来自学校、家庭的教育予以完善提高。
新闻推荐
本报讯(吴伟强记者肖盛雄)8月2日上午,两名蟊贼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外盗窃一辆电动摩托车时,被正在此路段便衣巡逻的旌阳区公安分局旌阳派出所辅警发现,经过一番搏斗,一名嫌疑人被制服,另一名嫌疑人落荒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