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记者近日赴安徽、四川、湖北等地调查发现,多数试点中小城市已经全面放开农民进城落户,但在“零门槛”前农民落户意愿普遍不高,有县城2015年农转非仅200多人。随着农村户口“含金量”逐渐提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愿意在城市买房、工作、生活,但却选择把户口留在农村。
人口城镇化率
普遍低于预期
在省级试点安徽,16个地级市的进城落户门槛目前基本全部放开。户籍人口1000多万人的阜阳市,放开户口一年来,市区落户人口6088人;户籍人口600多万人的宿州市,放开户口半年来,市区落户人口2927人;户籍人口380余万人的芜湖市,今年一季度全市办理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人数仅为1067人,且其中有1000人为招生落户。在农业人口达150多万人的霍邱县,2015年全县农业户口迁入城关镇落户的仅273人。
安徽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试点推行一年多的实践看,目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较为缓慢。要达到2020年35%的目标,全省每年需转户100万人左右,但目前进度低于预期。
当前,农民进城落户意愿低在各地是一个普遍现象。湖北一地级市去年放开城区落户政策,同期共有10万农民工回流的背景下,农民工城区落户人数只有5700多人。四川省阆中市是全国新型城镇化第一批试点,2015年农转非人口3185人。阆中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办公室副主任董小伟说,试点原计划每年有2万人进城落户,现在远远低于预期。
户口红利转向农村
有人想迁回去
记者调查发现,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升缓慢的背后,存在一定的“逆城镇化”现象:
——大多数考上大学的农村学生不再迁户口了。从2003年以后,大中专院校学生入学后是否转移户口,可根据本人意愿决定。
据了解,2015年阆中市高考,仅本科上线人数已达1763人。与之相比,阆中市公安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农村大学生考上大学后,把户口迁往就学地城市的只有21人,这其中多数是迁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阆中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李玮介绍,目前,除非考上重点大学有望落户大城市的,多数农村大学生都不会把户口从农村迁出。
——在城市购房、工作、生活,具备落户条件却不迁户口。目前,一部分常年生活在城市的农村户口人员,已经完全具备落户城市的条件,但是选择把户口留在农村。
湖北宜城市郑集镇蒋湾村村民童红丹和丈夫,去年从浙江回到县城的水晶厂打工。尽管宜城市已全面放开城区落户门槛,但在外务工10多年的童红丹和老公的户口一直留在农村老家,不愿迁进城。童红丹说,她和丈夫在宜城买了房,孩子能上城区公办学校,户口进不进城,对生活都没有改变,“但保留农民身份,万一今后没有工作,还能回村里种地养活自己。”
——不少城市户口的人想把户口迁回农村。李玮介绍,虽然政策禁止城市户口迁往农村,但是现在几乎每天都有人打电话询问怎样把城市户口转成农村户口。
农村户口
“含金量”上涨
湖北宜城市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当地70%农民有迁到城市居住的意愿,但不愿意迁入户口。
董小伟最近对当地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作了详细对比,发现在与户口相关联的12项权益中,就业、养老保险、教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等5项城乡基本无政策差别;土地权益、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农村五保、扶贫等5项是农村户口独有;只有低保城市补助标准比农村每月高40元,公租房、廉租房为城市户口独有的。
目前,如何让农民与土地“解绑”,中央和各地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展开多项探索。重庆市推行“地票”制度,引导农民自愿将闲置、废弃的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形成的指标在保障农村自身发展后,节余部分以“地票”方式在市场上公开交易;湖北宜城市探索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对农民多占的面积实施退出有偿奖励办法,一年来已有68户自愿退出。
新闻推荐
□汤梦君生育政策的制定要有远见,要将政策的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目标协调,不能操之过急,但也不能延误时机。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单独二孩”以来,这项政策已实施一年,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