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资眉高速。
G318线道路大修。
沱江巡航。
汛期公路抢险。● 2015年,资阳市实现交通全口径投资14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投资7.6亿元;完成国、省道大中修工程268.2公里,投资约5.6亿元
● 2015年省交通运输厅通报资阳市路况性能指数达到92,在全省排名由第20名提升到第4名,是全省路况水平提升较快的3个市(州)之一
● 全年开工县乡道改善工程项目51个共395.9公里,完成农村村道建设353.7公里,公路安保工程(路侧护栏)208公里
● 全年未发生水上运输、道路客运源头管理责任死亡事故,未发生公路养护和交通在建工程生产安全责任死亡事故
● 全年办理老年人免费乘车卡2202人次,启动办理残疾人公交爱心卡852人次
● “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基本完成……
□ 王永良 本报记者 曹礼芹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牢固树立“大交通服务大发展”的理念,主动适应新常态,着力构建畅通安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奋力推动全市交通运输跨越发展。
交通建设投资屡创新高
实现交通全口径投资141.1亿元
2015年9月29日上午9时,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简阳段正式建成通车,全长41.8公里,实现投资53亿元。成都二绕高速公路简阳至双流段是简阳“三纵两横”高速路网的又一条对外大通道,也是简阳融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的又一条黄金通道。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简阳段直接连通龙泉湖、三岔湖两大景区,同时还与成安渝、成渝高速互通,在三岔湖(三岔镇)、贾家镇、龙泉湖(石盘镇)设有落地互通。简阳段的开通,为市民出行提供了全新选择。
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简阳段的顺利通车是资阳市交通建设投资屡创新高的显现。资阳市近年交通运输项目投资在全市重点项目投资中的占比达到两位数以上,且呈上升趋势。
坚持不断优化投资模式和投资环境,2015年,全市实现交通全口径投资14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投资7.6亿元。自2011年交通建设投资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以来,连续5年保持交通建设投资超百亿。“十二五”期全市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35亿元,是“十一五”期总投资的5.5倍。
路况性能大幅提升
全省排名提升至第4名
“现在路况很好。”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斜对面某加油站里面,正在加油的货车驾驶员杨勇说,以前,他经常跑国道321线,路况很差,行车颠簸,车速不得不慢下来,还经常堵车。特别是下雨天,堵车现象更为严重。改建成沥青路面后,道路平整,行车平稳,不颠簸,噪音小,灰尘少,感觉特别舒适。国道321线雁江段,一条曾经在人们记忆中烙下深刻印象的“烂路”,如今实现了华丽转身,其巨变令人欣喜。
坚持“建管养运”一体化均衡发展,资阳市交通运输系统加强骨干路网管养,提升安全通行能力。通过争取国省道布局规划调整,资阳市S106线、S206线升级为国道,并新增省道9条,调整后全市普通国道5条约447公里、普通省道9条约598公里。2015年,各县(市、区)克服了建设资金、施工条件、市场价格等因素影响,扎实开展国、省道大中修工程,全年完成国、省道大中修工程268.2公里,总投资约5.6亿。
开展综合检查、专项检查、巡视检查、飞行检查、联合检查和驻地监督,对地方道路、桥梁项目等17个项目进行了道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按标准完工并实现通车项目11个,占项目总数的65%,其余6个项目均推进正常。加快推进国、省道路治超站(点)建设,全市4个超限超载检测站,5个超限超载卸货处理点均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2015年省交通运输厅通报资阳市路况性能指数达到92,在全省排名由第20名提升到第4名,是全省路况水平提升较快的3个市(州)之一。
***补短板
完成村道建设353.7公里,公路安保工程208公里
“晴天不沾灰,下雨不湿鞋,村组通公路。”雁江区保和镇洞子湾村的龙良清开心地说起道路的变化。该村截止2015年12月,已完成村水泥道路改建6公里,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也为全村产业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资阳市争取到2015-2017年县乡道改造提升工程723公里,争取到2015年度村道完善工程109公里,在市、县(区、市)、乡三级的共同努力下,全年开工县乡道改善工程项目51个395.9公里,其中建成260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到96.8%;完成农村村道建设353.7公里,占目标任务的186%;完成公路安保工程(路侧护栏)208千米,改善了农村道路通行条件,最大限度地保障出行安全。
从2015年起,以全市***441个村为重点,在农村公路建设比较滞后的简阳乐至相连片区、安岳东南片区、雁江乐至安岳相连片区启动了全市中小微通道改造三大片区攻坚,优化市域内部及联系周边城市的路网,提升区域交通通行能力。扎实推进交通***,分两批向扶贫村安排2015年市级交通一次性补助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资金905万元,最大限度为县、乡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2016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还提出,着力实施交通扶贫开发“三大攻坚工程”,推进农村公路改善提升攻坚工程(全部为县乡道),彻底打通制约441个贫困村经济发展的外部交通瓶颈,加快对全市61个未通硬化路的建制村实施通村通畅工程建设攻坚,实现全市2805个建制村100%村道硬化。
安全生产态势持续平稳
全年未发生水上运输、道路客运源头管理等生产安全责任死亡事故
2015年11月28日深夜,市路政支队接报,有4辆超限运输车从成都进入资阳准备开往重庆方向。接报后,市路政支队迅速组织相关部门联合执法,于29日凌晨成功将其挡获。经查:超限车辆最重车货总重高达111.14余吨,超限102%,最轻92.28吨,超限67%,更为严重的是4辆车均涉嫌使用伪造的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性质十分恶劣。这是近年资阳市通过群众举报查处的一起典型超限运输案件。
资阳市交通运输系统始终把安全和质量放在交通运输工作的第一位,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扎实开展道路运输平安年等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考核评价、安全生产大检查、隐患大整治和交通工程领域标准化建设等专项行动,2015年未发生水上运输、道路客运源头管理、公路养护和交通在建工程生产安全责任死亡事故,特别是客运行车事故次数、死、伤人数较去年分别下降60%、54.55%、94.29%,各项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均在省、市下达的控制范围内,总体态势持续平稳。
公路管理方面,全年完成公路安保工程(路侧护栏)目标为322公里,完成公路隐患处治和应急保通保畅共计修补路面坑槽 70500㎡,排除边坡危石 35 处 234 m3,排除垮塌方 76 处 3950m3,修复沉降 7处,修复涵洞 3 座,清理危树754 株,清除倒伏行道树504 株,修复撞损桥栏杆12 处共190米,修复撞损波形防护栏 267处共2192米,新查出隐患地段5处增补波形防护栏220米,检修灭火器66个,新增灭火器40个,增设安全警示标志340 块,安全标线5280㎡。
运输安全管理方面,严格执行“三不进站、六不出站”规定确保源头安全。2015年查堵烟花爆竹、打火机等危险物品300余件次,检查出车辆技术状况不合格车辆150余台次。开展专项治理检查各类车辆2000余台次,处罚97台,整顿各类车辆200余台。
路政执法方面,共查出损坏公路及设施59处,违章建筑13处,占用公路及其他用地140处,公路接道2处,清除排障941处,设置广告标牌96处。检查超限超载车辆32318台次,其中超限车辆1390台次,卸载车辆388台次,卸载、转运货物1724吨。保障国、省干道大中修工程顺利竣工。
建设质量安全方面,开展安全专项治理工作9项,向各项目派出安全检查组35次,89人次,下发整改通知书20份,查处各类安全问题及隐患108项。
水运安全监管方面,狠抓整个水运执法检查,全年共开展定点巡航114次,沿江巡航2次,出动执法人员264人次,执法车112车次,海巡艇2艇次,检查出安全隐患126项,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6份,已全部整改。
综合服务能力上台阶
行政执法、公交惠民等多项工作获点赞
“谢谢,还是政府替我们考虑得周到啊。”2015年5月15日,雁江区三贤祠街道办事处的陈先生办理残疾人公交安心卡后,感叹道。资阳市积极落实公交惠民政策,全年办理老年人免费乘车卡2202人次,办理残疾人公交爱心卡852人次,特定对象自愿申请办理率100%。
2015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狠抓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公路水路运输能力稳步增长。实现客货周转量30亿人公里、54.5亿吨公里,较上年分别增长7%、15%,支撑和服务全市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
强力启动交通运行监测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规划建设工作。由省交通运输厅统一规划设计,省、市、县三级共同建设,在调研论证基础上完成了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运行监测系统研发、外场监控系统的规划设计。
交通执法形象和能力得到大提升,2015年资阳市交通依法行政案件评审工作得到了省评议组肯定。通过集中训练、书面测试、文书评审、汇报演示等方式,在全市交通系统开展执法人员形象大提升活动,提升执法能力、展示执法形象。在公路管理系统开展筑路机械手技能比赛,着力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技术水平。
加强城区公交行业管理。指导公交公司优化公交线路规划,完成了资阳城区13条运行公交线路的关键值比对分析,有序开展城区公交线路优化配置前期工作。
加强对出租车客运市场的管理引导。根据市场需求,2015年,全市城区新增出租车325辆,市、县两级城市的公共交通保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全面加强对公司运营的指导,加大从业人员培训教育,规范行业文明服务,不断提升社会满意率。
站场建设有序推进。资阳汽车客运中心提升改造工程和简阳城东客运站局部完善工程有序推进。
科学谋划“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
打造一个枢纽,完成四项改革,实现八化发展
2016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提出资阳市交通运输发展目标:到2020年,打造一个枢纽(建成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为核心,由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航道为骨架的全省最大公铁水空区域综合立体交通枢;完成四项改革(养护管理体制、路政管理机制、投融资体制、法治交通改革攻坚),实现八化发展(基础设施网络化、公共出行便捷化、货物运输物流化、公众服务均等化、系统运行智能化、应急保障高效化、资源环境最优化、行业管理法治化),基本建成畅通安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发展达到全省先进水平,为把资阳建成全省经济强市提供坚强的交通运输保障。
2015年,资阳市交通运输系统以规划为先导和龙头,启动编制“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初步形成了以机场场外综合交通、骨干路网、轨道交通、农村公路、水路建设、交通运输服务、智慧交通建设等七方面为重点的规划布局,目前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
在编制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时,邀请四川公路工程设计院、西南交通大学、省厅交通勘查设计研究院等高水平团队,从水陆空三方面编制了《资阳“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初稿)。在修改完善工作中,资阳市交通运输系统坚持目标导向,对“十三五”交通规划的目标有建设目标、管理服务的目标,更注意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在质量、效益上做文章,在绿色节能减排上下功夫。积极对接省上交通***专项攻坚、普通国道提档升级建设、农村公路改善提升、国省干线大中修、渡口改桥建设、互联网+交通运输、道路客运枢纽全覆盖等7大专项中的政策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交通先行、多元贯通”的总体要求,在建设现代立体综合上下功夫。坚持问题导向,在继续加强市域中小通道建设,加大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运用,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上下功夫。坚持科学定位,明确提出“十三五”资阳交通的发展定位(把资阳市建成国家西部综合交通主枢纽的核心组成部分,建成成渝经济区功能完善的综合枢纽城市,建成全省最大次级综合交通枢纽),预计未来5年投资将达到1404.3556亿元(不含铁路、机场建设)。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雷刚表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统筹协作、攻坚克难,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全力推进“综合交通、民生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发展,为全面建设“三区一都市”、实现“两个跨越”、建设成渝经济区综合交通枢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新闻推荐
本报讯(陈世胜)近日,笔者从雁江区有关部门获悉,该区从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平安建设、加强法治建设等方面着力,扎实推进政法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法保障。该区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