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孩子的人生不是为了实现父母的梦想

来源:西江都市报 2016-02-06 15:11   https://www.yybnet.net/

■黄国明

日前,沈阳市一名18岁的高三年级女生偷偷挥刀自残,嘴里喊着:“快被逼疯了!我不行!我不参加高考了!”5月24日,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专家刘长辉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一个月来,前来咨询的中高考考生扎堆。但令人唏嘘的是,有些考生已向家长坦承有焦虑抑郁症状,家长却不相信,武断地认为孩子闹自杀是在装病,以逃避学习压力。

其实,孩子的人生不是为了实现父母梦想而过的。

或许是因为父母前半生的理想未能实现,又或许是因为父母现有学历和地位相当,所以理所当然地把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考上大学,成就理想。对孩子们来说,高中三年好像就是为了那场承载父母全部希望的高考。

笔者呼吁,考生家长,请尊重孩子,为孩子卸下身上沉重的包袱。

家长不应将个人意志强加给孩子。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长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只有与孩子进行平等、耐心的交流和对话,允许孩子申辩倾诉,专注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并对孩子意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这样才使孩子感觉与你没有距离感,才能使自己的想法被孩子理解和接受。

况且,面临中考或高考的孩子,本来就处于青春期,情绪容易波动,也很敏感,如果家长无法理解、拒绝沟通,有一部分孩子就会因为各种原因的综合作用产生心理疾病。这个时候,家长还对孩子的“求救信号”视而不见,甚至恶意揣测为“装病”,很可能会把孩子往绝路上推,此等做法无疑是亲手害了孩子,是十分愚蠢和可悲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众多父母的共同心愿。对孩子的教育,家长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父母应在行动和言语中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在家孝敬老人、在外和睦邻里,夫妻互敬互让,不要在孩子面前发表言语过激、毫无根据的社会评论。高考期间,家长更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温馨的环境,这样,家长和蔼可亲的形象,在孩子心灵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孩子对家长的敬佩之情必定油然而生,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新闻推荐

深圳“村官”为非作歹身陷囹圄:敲诈企业、插手村两委换届

中国纪检监察报6月2日报道,聚众阻挠企业正常施工,对企业敲诈勒索;捏造土地纠纷、煽动村民集体上访,扰乱社会秩序;插手村“两委...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孩子的人生不是为了实现父母的梦想)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