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沛然
雁城八旬老人欲独自乘公交车被拒,一些媒体发声批评司机于情于理于法不合,拒载情何以堪。
仅是拒载二字,司机就已经站在了舆论的审判台。
按理说,那些“义正言辞”应该让司机幡然悔悟,可司机依然坚决地说下次还是要拒载,公司也表示理解。这就奇了怪了,为何他们顶着骂名仍不幡然醒悟呢?
公交司机是个辛苦活,早出晚归,中午吃便当,精神高度紧张,收入很一般,还要面临不少的伪币假钱和各种突发事情。据说有段时间公交车找不到司机开,看来公交司机顶多也只是个养家糊口的职业。
被两个人搀扶上车的八旬老太,即使看上去精神矍铄,身体硬朗,毕竟岁月不饶人,想来司机心里也会发毛。车在城区郊外穿行,难免颠簸急刹,有个万一司机是脱不了干系的。开车不能分心,满车的人司机可不敢单单牵挂老太啥时到站,如若坐过了,还得想办法送回去。再若下车后走丢了,那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我送上了车,人不见了。”,面对这样的质问,司机恐怕欲哭无泪,因为类似的事发生过多次。家属说,那边有人接,万一呢?
老年人属于特殊的群体,出门少、记忆力差。据统计,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中,老人排在了第二位,其中跌倒是老人意外伤害的首要原因。
司机拒载被罚,应该;司机挨舆论批评,应该。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之美德,司机的确于情于理于法不合。
我们在谴责司机的时候,似乎该问一声那老人是谁家的,让一个八旬高龄老人独自出行,情何以堪?
即使送送,来回也不过三五十分钟,当我们连自己的老人都不能善待,却指责他人,于情于理好像也说不过去。
公交公司是有公益性质,但也得自负盈亏,当面临风险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司机被处罚了说下次还是要拒载独自出行的高龄老人,那说明其中的原因值得大家分析、思考。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有什么情况,站在双方的立场想一想,不要动辄就说是政府的责任、制度的问题。站在一个道德制高点,自以为裁判,那样的批评不是心平气和的说理,也解决不了问题。
中国民航总局颁布的《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乘坐飞机,须持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适合乘坐飞机的证明。那样的规定,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批评一下航空公司于情于理于法不合呢?
司机可以对批评者说,你来试试,当八旬老人被搀扶着颤巍巍上了你开的公交车,独自留下,那一瞬间你会是什么感觉?
善待老人,不仅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每个家庭的责任。
新闻推荐
寒意猛烈,也正是冬令进补的时节。作为传统的补血佳品,由驴皮熬制的阿胶尽管“名贵”,却深受欢迎。可你是否担心过:掏出不菲的钱款,买到的却是用牛、猪、马皮甚至工业用皮等原料熬制的伪劣阿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