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 李亚红
北京市2010年推出“家庭医生式服务”,计划2012年普及这一服务。但迄今为止,这项“家庭医生式服务”计划却陷入“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
作为居民健康第一守护人,家庭医生距离进家门还有多远?卡在了哪里?
“中国式”家庭医生:
想得挺好!
记者不久前来到北京市石景山区广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的麻峪社区卫生服务站,跟随金国清医师和李娜护师到刘荃(化名)家中出诊。
李娜为刘荃更换尿管,插管过程中动作轻柔,并反复向患者家属叮嘱尿管及引流袋的注意事项。刘荃的女儿说:“对于我妈这种术后康复的病人而言,家庭医生出诊减轻了家里的负担,不用反复往医院跑。”
严格来说,金国清他们并不是家庭医生,而是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2010年,北京推行这一服务。北京市居民只要愿意,可自愿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并免费享受慢病管理等服务。
“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只对空巢、行动不便并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原巡视员郭积勇说:“这与国外的私人医生间存在着根本不同。”
“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是由社区医生、护士、防保人员组成团队,一个服务团队最多签约家庭不超过600户。目的是让居民享受到更便捷、贴心的社区卫生服务,而不是医生常规性到家里提供诊疗服务。
“有名无实”的签约:
服务虚化?
北京曾表示2012年底普及“家庭医生式服务”。然而,直到今天,这一目标依然遥远。2015年6月29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发布,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式服务累计签约户数428.5万户,累计签约人数924.5万人。
然而有人质疑,北京的“家庭医生式服务”服务不实,即使签约家庭也很少能享受到相关服务,被称为在玩“数字游戏”。
北京市西城区一位居民表示:“已经签约,但几年下来,没有感受到实际内容,只是看到楼道里贴过两次身体筛查的通知。”
医疗人才短缺,是“家庭医生”模式面临的一大困境。北京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说,社区卫生服务待遇低、社会地位低,对优秀人才缺乏吸引力,而且人才流失严重。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仅有33个全科医生,签约“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医生和患者的比例是1∶1000。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统计显示,北京市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岗人员32036人,按2012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2069.3万)及编制标准测算,北京市共需社区卫生人员约5.1万人,缺口为1.9万人。
让医生迈进家门:
要做的事很多……
让家庭医生走入寻常百姓家,需要扫清工资待遇、发展空间、社会地位、法律制度等多重障碍。
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让常见病患者留在基层,首先需要把医生留在社区。然而,目前北京三级医院医生平均年工资为14万元左右,社区医生却只有7万元。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曾表示,让医生留在基层,并不只是涨工资那么简单。社区医生的专业技术发展空间、社会地位等都要提高。
此外,“家庭医生”在居民家中发生的诊疗行为是否规范,出了医疗事故责任如何界定,是否涉嫌违法从医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按照当前执业医师法规定,医生担心上门诊治病人带来医疗纠纷。记者曾跟随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到签约家庭诊治病人时,医生表示,担心出现医疗事故后,被患者家属说是非法行医,毕竟其行医注册地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据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管理中心近日启动北京市“家庭医生式服务”巡讲活动,“以期解决日常工作发现的‘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推进不实、签约虚高、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安娜赵超“华龙一号”福建福清第二台机组、广西防城港示范项目均将在本月底前开工,CAP1400技术山东荣成机组已完全具备施工条件,拟于明年春暖花开之际开建。中国自主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