咂口崖与“飞来石” 。王少敏 摄■ 杜先福
出雁江区忠义镇政府往东约500米,有一处奇景名“咂口石”,当地村民又叫它“飞来石”“擎天柱”。柱高约三四丈,直径约丈余,呈现七十度倾斜,看似摇摇欲坠,实则稳如泰山。
据当地村民介绍,飞来石原来依傍咂口崖,与崖相距半米左右,当年从咂口崖一步即可跨到飞来石上。由于飞来石与咂口崖之间距离狭窄,山崖上地势高风力大,风从两者间的窄缝穿过时,远听如万众齐吼,气势非凡,故被当地百姓称为“风吼洞”。后来因为忠义乡修粮站取石,把飞来石与咂口崖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最后相距数丈远,即使有“轻功”也难以飞越,也再难闻“风吼”之声了。
咂口崖上有一古碉。据说当年这里曾是兵家争夺之要地,古碉扼住川渝水道即沱江之咽喉,地势颇为险要。只是当年这地方除水路而外,陆路不甚方便,兵家虽看好古碉,但却未有战事之争。后来修路取石,人们把古碉周围全部取空,从而与飞来石形成对峙之奇观。
“飞来石”有不少神奇传说,有说当年张飞被害以后,其母从成都出发去给儿子吊丧,因走错了路,来到现在的忠义场码头。又因发大水,江水涛涛,船只无法通行,张母就坐在沱江岸边日日啼哭,后来便坐化在岸边,成了那块巨石,故而巨石呈微微倾向东方之态,似张母在向远方的儿子呼唤。
最为动人的传说是,该处是三国猛将关羽的头颅埋葬处。据说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败走麦城,孙权于今天的远安县回马坡擒斩关羽,将其尸身礼葬于湖北的当阳,又命部下将关羽首级送往洛阳给曹操“报喜”。其部将钦佩关羽,即杀小卒取其头颅替换关羽的头颅送给曹操,而将真正关羽的头颅送住蜀中。孙权得知部将偷换了关羽头颅,派人追赶。部将不敢走旱路,坐船逆水而上,到泸州又改乘小舟经沱江欲往成都。因路途艰辛,行进十分缓慢。来到今忠义镇码头宿夜时,闻听蜀中大将张飞被部下张达、范强所杀,认为无人可报关羽被杀之仇了,十分悲痛,久病不起。眼见关羽头颅皮肉已腐,不可久留,遂请人葬于沱江岸边一高崖之下,即后来的“咂口石”处。
再说孙权派来追赶关羽头颅的官兵,得知关羽头颅葬于沱江岸边一高崖之下,便派人各处挖寻,终于寻到了关羽头颅真正的埋葬处。就在关羽头颅即将暴露之际,突然天昏地暗,风雨大作。风雨中只听震耳吼声“张飞来也”,紧接着一声巨响,一块重达几百吨的巨石从天而降,将挖寻关羽头颅的官兵统统压于石下,此石即为“飞来石”。据说这是张飞阴魂得知关羽头颅遭挖寻,显灵移来巨石,保住了关羽头颅。两位蜀中猛将阴魂联手立于沱江岸边,齐声发吼,从而形成“风吼”之声。后人敬佩关、张的忠义之心,故当地码头形成于市后即称为“忠义”场,即今之忠义镇。
据说,当年取石时,人们想要把“飞来石”推倒。但许多人都来推,“飞来石”摇摇晃晃就是不倒。当年的老乡长认为该石十分神奇,叫留给后人以为观赏,“飞来石”才保留至今,并成为忠义镇一大奇观。
新闻推荐
□慕如雪傍晚,和儿子坐在一起聊天,儿子仰着小脸问我:“妈妈你小的时候有愿望吗?”“当然有哇!”我笑呵呵地回答,“我小时候生活很苦,一年中最盼望的日子是过年,因为过年能吃到苹果吃到糖,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