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丹
新《食品安全法》将于10月1日实施,《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也于近期发布。这个被冠以“最严奶粉新政”的办法对在国内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生产和管理作出了更加严苛的规定和要求,引发热议。
根据征求意见稿,婴幼儿奶粉的配方将由备案制改为注册制,奶粉管理被提高到药品级别。配方注册制规定,一个产品配方只能生产一种产品,每个企业注册配方数不得超过5个系列、15种产品配方。此外,进一步明确了奶粉的标签标识规范,如使用进口原料须标真实产地、羊奶粉要标注羊乳所占的比例等。其用意在于,卡死企业多品牌、价格战战略,遏制市场乱象,树立国产奶制品的良好形象,重振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
那么,又一次“史上最严”能真正彻底堵住奶粉的安全漏洞吗?
其实,这些年为管好一罐奶粉,也推出了不少“史上最严”。早在2010年,我国就批准公布了与国际标准完全一致的66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2013年12月,我国发布被称作“史上最严”审查细则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并按照细则要求,于去年如期完成了“史上最严”的乳粉生产许可有效期届满换证审查和再审核工作。
但遗憾的是,我国奶粉市场依旧未能完全摆脱尴尬的窘境,洋品牌攻城略地之势未减。尽管制度篱笆越扎越紧,但依旧有一些奶粉生产企业一边抱怨“抽检要把人抽到死”,一边偷工减料,上下其手,浑水摸鱼。因此,对每一次“史上最严”都抱有美好期待的人们不止一次被奶粉丑闻“打脸”,一再丧失对国产奶粉的信心。
由此可见,在这个“后三聚氰胺时代”,单纯寄希望于修改法律法规来破解困局可能并不现实。如果没有“史上最严”执法做标配,没有制度的刚性力量做托举,没有执法者的敬畏心和责任感,光有写在纸上的“史上最严”,消费者也只能是“呵呵”而已。殚精竭虑设计的顶层设计和操作规范,需要监管部门不变形、系统全链条式地严格执行,对问题奶粉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践踏法律和生命的黑心企业始终保持“零容忍”。
新闻推荐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9月21日介绍,为解决培训考试不方便、不经济、不规范的问题,公安部主动会同交通运输部研究提出了《关于推进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将推出驾驶员自主约考、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