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曹礼芹
近日,雁城市民陈女士在广场跳舞时,随手将一只飞落在额头的隐翅虫拍死,没想到第二天额头、眼睛等部位莫名肿大,呼吸困难。到医院检查得知是隐翅虫毒液引起了皮肤炎症。市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何文丽介绍,在夏季,医院接诊到不少因隐翅虫引起的皮肤炎症的病人。
隐翅虫,类似飞蚂蚁,白天栖息在杂草石下,夜间活动,夏秋两季最常见,喜欢围绕日光灯等飞行,体外没有毒腺,不会蜇人,但体内有毒液,在被打死后毒液会流出来。当隐翅虫体液弄到皮肤上时,由于其体液呈强酸性,皮肤会出现红斑,随后中央呈灰褐色坏死,伴有痒、痛感觉,可致发烧、伤口起水泡。可用牙膏、肥皂水等对皮肤进行处理,然后洗净,但建议到皮肤病科就诊。
何文丽提醒,若隐翅虫停留在皮肤上,不要下意识地用手直接拍打它,应用嘴吹气将其赶走。同时室内应保持卫生,关好纱窗,睡觉前检查床上是否有隐翅虫,采取驱蚊措施,比如擦风油精(隐翅虫在遇到风油精时会立即毙命);户外游玩时,做好必要的防护,尽量穿长袖衣裤。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慧近期,一些旅游安全事件引发了大家对旅游安全问题的关注,令原本不为重视甚至忽视的出游安全、旅游细节问题一时间成为瞩目的焦点。那么,出行前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旅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