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特权”与“腐败”之手并不仅在本科阶段,原本旨在优先选拔优秀本科毕业生的研究生保送机制,如今也成为高校“就读黑幕”的一部分。
“有些关系特别硬的学生,会有学校领导亲自‘打招呼\’,暗示给他的各科成绩打高分,因为平时成绩的排名直接影响到有没有保研资格。”湖南某高校一位不愿具名的副教授向记者透露,有的学校会专门组织一场保研资格考试,考前漏题、直接修改分数等乱象环生。
王旭是中部一所高校的毕业生,谈起“保研”被刷下的经历记忆犹新。“我成绩排名全年级第二,但是在学院评议的时候,因为名额有限,就以我‘与人交流少、参加社团不积极\’的理由把我刷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家庭背景深厚、成绩平平的同学。”
记者了解到,高校里的保研“名头”不少,除学业优异外,还有特殊贡献保研、科技保研、工作保研等,“名头”多,水分大,缺乏客观标准,因此很容易被“借牌子”、“钻空子”,成了保研“重灾区”。
湖南大学文科硕士于某向记者举例,毕业时一位平时很少来上课、大家都不熟悉的学生,因为特殊贡献奖保研。“至于是什么贡献,大家全都不知情,学校也没有交代。”
“科技保研是针对那些在科研成果有突出表现的学生,但我所知的一位同学考研数次都没有成功,后来找关系结识了一位老师,老师手中有某个项目,将他的名字加上之后,他就得到了科技保研的名额。”于某说。
此外,记者了解到,担任学生干部、社团干部的优秀学生也有少数保研名额,但现实是,很多学生干部拿不到资格,没有担任过干部的学生却能拿到保研“通行证”。
新华社长沙2月12日电
新闻推荐
公安人员展示机制假币印刷胶版。春节是消费高峰,也往往是假币泛滥之际。近年来,我国人民币加强防伪技术,公安、央行等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假币查处工作,但假币仍时隐时现。广东警方根据群众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