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呼唤阳光透明的力量

来源:资阳日报 2014-12-26 19:37   https://www.yybnet.net/

■ 新华社记者 徐扬

从土地出让金到彩票资金,今年以来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推出的十篇“钱去哪儿了”系列报道,篇篇直击权力部门收费用钱之弊,问出了百姓心声,引起社会强烈共鸣。这“十问”正在成为一种推动力,推动着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呼唤着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见证着法治中国的前行。

“钱去哪儿了”每每成疑,关键是缺乏公开与透明,甚至存在暗箱操作。例如,屡遭诟病的路边停车费收了多少,有多少能用于改善停车设施?业主们缴纳的维修基金呆在谁的户头,产生的利息又被谁用了?动迁、拆迁而来的土地经过招拍挂后的收益为何成为地方政府的“私房钱”?

盘点“十问”,一些焦点问题被重新厘清,雾里看花的东西被揭开面纱,“糊涂账”变成了“明白账”;然而,由于一些部门装聋作哑或者拒不公开,也有一些问题的进展不尽如人意。

不愿公开喜欢封闭,背后既有官僚衙门作风在作祟,更有巨大利益在驱动。别小看几毛钱的附加费,几十元的公交卡押金,集腋成裘后都是巨量收入。十问“钱去哪儿了”问到了利益这个要害,并剖析出“糊涂账”“小金库”“跑冒滴漏”等资金走向,这才是既得利益者不愿公开的真实原因。

权力之所以能够任性,就是缺乏监管。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消除媒体和公众的质疑,不能光靠收钱者和用钱者的自觉和自省,还要靠深化改革、制度约束和有力监管。对于收费于法无据、使用封闭运行的资金,监管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明确整改意见,加快推进落实,以阳光公开重拾公众的理解与信任。

阳光操作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依法征收的各种税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众拥有知情权无可非议。同时,也要让公众参与资金收支全流程的监管。收费的标准是如何制定的?支取方向又是怎样划定的?与老百姓利益息息相关、与发展关系密切的资金收支,要事前多听证、事中晒账本、事后强审计、违规必问责,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实施,形成公众参与监督的制度。

十问“钱去哪儿了”引发强烈反响,是因为关注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扣合依法行政的时代脉搏。社会对真相的追求不会停歇,媒体对真相的追求永无止境。

2015年,我们将继续追问,继续呼唤阳光透明的力量。

新华社沈阳12月25日电

新闻推荐

法国恐袭两嫌疑人被发现

据新华社巴黎1月8日电(记者韩冰)据法国媒体报道,7日在巴黎对《沙尔利周刊》实施恐怖袭击的两名在逃嫌疑人8日在埃纳省维莱科特雷市被发现行踪,法国政府已出动精锐反恐特警部队——黑豹突击队和国家宪...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呼唤阳光透明的力量)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