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19时45分,河南义煤集团千秋煤矿井下发生冲击地压事故,当班下井75人,有14人当晚升井,4人遇难。经过救援人员全力施救,被困矿工不懈坚持,57名被困矿工中,4日又有7人生还,但仍有50名矿工被困井下。
◆据了解,冲击地压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井巷和采场周围煤、岩体在一定高应力条件下释放变形能而产生的煤岩体突然破坏、垮落或抛出现象,并伴有巨大声响和岩体震动,经常造成支架折损、片帮冒顶、巷道堵塞、人员伤亡,对安全生产威胁巨大。
逃生矿工讲述惊魂一刻
“就听见‘轰\’的一声响,巷道里的灯全都掉了,什么都看不清,我被碎煤一下推出去好几米远。”在义煤集团千秋煤矿医院,记者见到了事故发生时正在井下作业的开拓二队矿工李振,这位年轻的矿工和他的队友们向记者讲述了事故发生时的遭遇。
据事故抢险指挥部介绍,这起冲击地压事故发生时,21221下巷掘进工作面已经掘进760米,事故发生后从21221下巷380米向里巷道严重受损,480米处顶塌地鼓,巷道基本合拢。
李振当时就在21221下巷450米处作业,他告诉记者:自己被碎煤推出去摔倒后,胳膊受了点轻伤。“我当时啥也不想就往外跑,当时巷道里全是煤,我是爬出来的!和我一起的还有2个队友,出来才发现他们满脸都是血。我们跑到缆车尾给井上打电话,被救援人员接出井了。”
掘进一队的张小涛当时在21221下巷380米处作业,冲击波瞬间将他击昏过去。他说,自己听见一声巨响后,就神志不清了,自己是被队友从井下背出来的。
千方百计抢救被困矿工
事故发生后,义煤集团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相关抢险力量立即赶赴现场施救;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等相继赶赴现场指导救援,要求把通风救人、科学救人摆在各项工作第一位,千方百计抢救被困矿工。
3日晚,事故抢险指挥部制定了抢险方案,最突出的就是通风。据指挥部分析,从掌握的情况看,井下被困的57名矿工仍有生还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争分夺秒抢救被困矿工是第一任务,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用超常措施、科学安排来争取时间。
4日上午9时许,井下救援人员传上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救援人员在前进到巷道510米处左右时,发现巷道内有30至40厘米的空间,2名身材瘦小的救援人员钻过去侦察,发现了7名活着的矿工,救援人员随即全力营救。
上午10时50分,当绞盘转动铁门打开,两名受伤矿工被救援人员用担架抬出升降“罐”时,千秋矿西风矿井井口响起一阵阵掌声。由于怕惊扰伤员,现场没有一个人出声询问。到此时,井下4队100多名救援人员轮番不停地向前掘进,已连续工作了14个小时。
全力为被困矿工创造生存环境
目前,仍然有50名矿工被困井下,仍然有200多米的巷道没有打通,井上井下人员正全力以赴,为被困矿工创造生存环境,加紧搜救被困矿工。
从3日20时开始,义煤集团总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就一直守候在井口,连坐的地方都没有,累了就找个地方靠一下,救护车辆紧挨在井口停放。到4日下午,他们已先后将21名矿工迎出井口,但现在他们最挂念的还是仍然被困井下的矿工。
4日16时,刚从井下换班上来的义煤集团救护二中队队长牟建波说:“现在井下气体监测显示正常,掘进速度有所加快。虽然作业面很窄,但救援队员用铁锨一锨一锨向里作业挖煤,然后把淤煤用编织袋装好,用接力的办法一袋一袋向外传送。
在矿井口,骆琳说,我们要千方百计解救被困人员,治疗伤员。现在有了生命的迹象,这是被困矿工坚持的结果,也说明救援措施是有效的。我们在搞好救援的同时,还要查明事故原因,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切实加强煤矿等安全生产工作。
据了解,冲击地压,相当于煤矿井下地震。事故发生后,由于巷道里大量积煤并伴生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矿工生命威胁最大的就是窒息的风险。记者采访了解到,救援方案的核心就是通风,一方面通过原有的供水管、压风管向受灾点供风,一方面向受灾点掘小巷,同时在21221工作面上巷和地面对受灾点打钻供风。
据新华社电
何为冲击地压
冲击地压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井巷和采场周围煤、岩体在一定高应力条件下释放变形能,而产生的煤岩体突然破坏、垮落或抛出现象,并伴有巨大声响和岩体震动,经常造成支架折损、片帮冒顶、巷道堵塞、人员伤亡,对安全生产威胁巨大。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开采强度不断加大,冲击地压矿井分布越来越广,多次发生冲击地压事故并导致人员伤亡。据不完全统计,国有矿井有冲击地压纪录的矿井有150多处,随着开采向深部转移,冲击地压问题将更加严重、更加突出、更为普遍。
由于冲击地压问题极为复杂,国内外目前尚未建立比较符合实际的冲击地压发生及破坏过程的理论,因而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并不完备。
新闻推荐
50. 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安全套也可称为避孕套、保险套。在性生活中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仅可以达到避孕的目的,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