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下学时间,各大中小学门前都成了交通最繁忙的地方,步行的、骑自行车的、自己开车的、校车接送的……用各种方式接送孩子的家长和车辆混杂在一起,把道路堵了个水泄不通。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家长难免会为孩子的安全担心。有的家长说,要解决这种局面,学校就该派更多校车接送孩子,省得其他车辆凑热闹;也有家长说,现在校车这么贵,不是所有孩子都有条件坐的;更多家长则担心,坐校车是否最安全呢?的确,校车安全问题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让我们看看国外是如何杜绝校车安全隐患的。
美国
校车安全系数是其他交通工具的40倍
据统计,在美国坐校车的安全系数是坐家庭轿车和公共汽车上学的40倍。联邦政府和各州都有专为校车制定的法律,总共约有500多项,每年各州都要开讨论校车的年会,每隔五年要召开一次全美大会。以校车的颜色为例,早在1939年,美国政府就立法规定一律为黄色,因为这种颜色最醒目,即便在大雾中也能看清楚,因此也是最安全的颜色。法律还规定,小型校车因为受到冲撞容易出事,所以每个位置上都必须装有安全带。大型校车在座位上装配了防撞安全装置,虽然相对比较安全,但很多州也规定必须装配安全带。
客车的设施是卡车的骨架
美国的校车制度非常严格,包括校车的制造标准、驾驶人的筛选、交通优先规则等多个方面。美国运输部近年来颁布了36项用于校车的安全标准,包括校车车体结构、防倾覆保护、制动装置等,校车必须由专业厂商制造。在这种高标准下,美国校车由专业厂商制造,质量高,造价昂贵,有“客车的设施、卡车的骨架”之称。
司机多是细心谨慎的女性
美国的校车司机都是经过特别挑选的专业司机,大多为女性,这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更加细心谨慎。相关法律条例还规定,一个司机如果在四年内罚单超过三张,就没有资格当校车司机。美国法律中专门对校车司机提出了极为严格的标准,具体包括:校车司机的年龄不低于21岁;必须有年度健康证明,包括视听测试结果;有文件证明其本人没有危及驾驶安全的问题;驾驶记录令人满意;无犯罪记录。
超校车可能丢驾照
美国的校车很牛气。到了需要停下来的地方,司机把车身上“停”的牌子往外一扳,后面的车子就会像看到红灯一样,自觉停下来。等背着书包的孩子上下完车,司机再把停车的牌子扳回来,重新上路,这时其他车辆才敢跟着走。如果贸然超车,不仅要被罚款,严重时还会丢了驾驶执照。据笔者在美国的观察,校车的“待遇”与警车、救护车、消防车是一样的,甚至优于救护车和消防车。
此外,有的学校甚至给教师增加10%的工资,要求他们放学时送孩子上车。经过长期统计,校车管理部门发现每星期的前三天最容易出事,且绝大多数发生在回家途中,因此可以针对这一时段做“重点突击”。
日本
校车上必须有老师
日本政府对校车安全的重视缘于2007年7月27日的一起“校车事故”——某托儿所校车接孩子上学时,一位老师误以为所有孩子都下车了,而忽视了坐在最后一排睡觉的孩子。老师在课间发点心时才发现少了一个人,但已经晚了。这个孩子就这样在车里呆了3个小时,以至于中暑死亡。事件发生后,接连几天成为日本各媒体的头版头条,该托儿所也立即被查封。
如今,各幼儿园和小学明确规定,校车上除司机外,还得有两名老师帮着照顾孩子。每次上车时,老师必须先下来数孩子,并送上车,自己最后再上;下车时,老师则要先下来,再数一遍人数,挨个扶下车,亲手交给家长。“那起事故给了我们当头一棒,也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孩子生命的脆弱,他们需要呵护,一点大意不得。”孩子所在学校的老师称。
由于70%的孩子需要乘校车上学,而有的幼儿园只有一辆校车,因此只得打时间差——将校车分成三条路线,轮流接送。早到的孩子早上学,晚到则反之。这样也缓解了拥挤的交通,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其实在日本,乘校车还算比较安全。校车驾驶人很少有年轻人和老人,大多是经验丰富的中壮年。
加拿大
校车事故死亡率为零
根据加拿大交通部安全规定,从2006年4月1日起,新的校车依大小而定,有两到8个座位上要配备安全座椅的固定扣,以确保体重未满18公斤的儿童乘坐校车时更加安全。
每天到了上学放学的时候,行驶在大街小巷的校车,就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加拿大的校车都是统一的黄色,不管距离多远都异常的醒目。和我们不同的是,这些校车都隶属于当地的教育局,而不是学校。
校车是加拿大最安全的学生运输工具,加拿大安全议会的网站显示,加拿大每年跟校车有关的死亡事故为零。
上路行车校车优先
与美国校车相似,加拿大的校车停下后,就会从车头一侧向前伸出一根约1米长的黄色交通标志杆,表示不可靠近;从校车的侧面横向伸出另一交通标志杆,上面写着“停”,警示其他车辆停驶。路上往来的车辆都如见“御驾”,远远停住。只有当孩子们都上车落座,两种交通标志收起,校车开走后,其他车辆方可通行。在加拿大的很多州,超校车是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必须要被罚款、扣分。
法国
司机上岗要“过五关斩六将”
在法国,校车司机必须通过严格的驾驶考试,拥有省一级的校车驾驶执照才能上岗。法国校车司机的工作手册用英法两种文字印刷,对出车前的检查,收车后在停车场各种装置的情况等都有详细规定。法国的司机工会网站把行车安全放在了员工训练的首位,并开辟了“有待改进”网页,不断更新内容,促使司机提高服务质量。
德国
进出站安全是重中之重
德国明确规定,儿童在车内不准打闹,不准吃东西,更不准带玻璃瓶子上车,以防破碎伤人。德国有关部门发现,校车发生的事故大都不在驾驶途中,而是在进出车站期间。这是因为儿童好动,他们在等车时常嬉笑游戏,并不注意车辆进出。
因此德国严格规定,校车必须设立车站,车站标识必须明显可辨。校车一定要在规定车位停车,在进出车站时,校车要做出明显的灯光表示,此时其余车辆一律不准超越校车。另外,要求家长让孩子有足够时间等车,以防因为追赶校车而出事。
英国
一登上校车责任全包
2000年,英国警方在全国大清查中发现了250多辆不符合安全行驶要求的校车,当时50%的家长宁肯选择自己送孩子到学校,也不愿孩子搭乘校车。英国随后进行大规模校车改革。2003年,英国新校车正式投入运行。英国以高造价获得了高质量的校车,车身颜色也由该国传统的红色,改为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深黄色。按照规定,所有儿童不论有没有保险,一登上校车,全部由校车负责。
泰国
司机多是女性
为缓解首都曼谷拥堵的交通状况,每学期开学前,市政府都会向家长们发出倡议,尽可能让孩子乘校车。同时,郑重承诺会保证孩子的安全。由于学校条件不同,校车质量也不同,一般都是可供十几个孩子坐的空调面包车。由于路途遥远,很多孩子一上车就睡觉,此时工作人员必须时刻盯着每个孩子,以免刹车或有意外发生时磕着碰着。
由于有家长反映,女司机比男司机更细心,因此泰国规定,尽可能让女司机驾车。这样一来,不少原本用私家车接送孩子的家长才放心让孩子乘校车。此外,泰国的校车都有安全灯,在交通拥挤的区域会一直闪黄灯,此时其他车大多会自觉地“避让三分”。
由于泰国校车是根据乘车线路分配的,因此一辆车上可能既有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有高中生。此时,老师通常要求大的照顾小的,也为彼此提供一个学习相处的机会。尤其是一些国际学校,学生来自不同国家,校车就像个“小联合国”,混杂着各种各样的语言。
韩国
对校车本身有具体要求
校车颜色统一规定为黄色;车门处第一层台阶高度30厘米;第二层台阶高度20厘米;车前玻璃右侧和车后中央下方贴上儿童保护车辆字样;校车必须明确车主,如有合伙经营者也需说明;校车必须加入综合保险;坐席安全带要符合儿童体形;车辆门窗必须是开放型;车内不得放折叠椅等等。
虽然韩国已经做出了关于校车和学生交通安全方面的详细规定,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如资金不足、学生因居住零散而难以集中、政府管理职能界限不清、公民安全管理意识不到位等,民众还有很多不满。据2007年统计,韩国运营中的校车为13929辆,比2006年增加3000辆。然而有接送需要的儿童居住区达到3万多处,校车只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一半。目前,很多非法车辆仍在运行之中。承担接送儿童集体上下学任务的车辆中,具备安全设施的只占35%,而其余65%的车辆没有齐全的安全设施,各种规范化手续也不齐全。
印度
上下学时间错开 校车管理写进法律
在印度新德里,配置校车由各学校根据自己的财力和家长们的要求而购置,全市的校车统一漆成黄白相间的颜色,并有醒目的校车字样和学校的标志。即使没有校车,孩子们需要乘坐公共汽车,由于印度中小学的上下学的时间都错过了上下班的高峰时间,他们也不会和大人们挤在一起。而在新德里的大部分私立中小学则都配有校车。除了学校,印度的交通法规对校车也有明确规定。打开新德里交通局的网页,上面明确写着:每个学校对学生都要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乘坐校车时要遵守一定的规章制度。
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大连7·16爆炸等4起事故责任人被追究刑责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被给予警告处分
【据新华社电】 近日,国务院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辽宁省大连市的所属企业发生的“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等4起事故的调查处理报告作出批复,认定这4起事故均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