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父亲非常有名,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品行、成绩不符合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如今,他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大录取,他叫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狼爸”坚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
曹林:教育别被“3个孩子进北大”遮住眼
中国当下教育的问题,并非方式和手段选择上的困惑,而是在方向上陷入了功利主义的迷思:只要进名牌大学,就是好教育。不关心孩子是不是接受到完整、科学、全面的教育,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去对待,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和身心的健康发展;标准只有一个,就是以高考为指挥棒,以进名牌大学为终极目的。教育成败只有一个标准,就是高考分数,就是考大学的归宿。对“狼爸”的讨论,暴露了中国教育的焦虑,不知道怎么教孩子,一个“孩子进北大”就左右了他们的思考。
网友凌心园主: 扼杀儿童天性不可取
“狼爸”教育表面的“成功”背后,有着对孩子巨大的隐藏风险。比如社交能力的极度缺乏,对“孩子是民,家长是主”的封建观念和暴力即权威思想的继承,以及童年缺乏自由带来的性格缺憾等等。孩子考上北大,只是应试教育体系下的小成功,远非人生幸福的大成功。“狼爸教育”埋下的潜在风险可能在未来慢慢显现。“狼爸”的孩子,他们未来的人生也许是富裕的,但童年的回忆必然是遗憾的。
网友杨君贤:三天一顿打必然进北大吗
北大每年都招那么多学生,难道这些新生都是家长每天暴打才考进北大?孩子没那个天分,就是把他们打死也进不了北大。要是真有家长相信“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恐怕还没等到高考,就已经把孩子打坏了。 喜欢体罚孩子的家长并不在少数,可真正打出成绩,把子女打进北大的又有几个?体罚孩子时不小心打死亲生子女倒是大有人在,难道这样的悲剧还不够多吗?无论是媒体还是教育界都不该再推波助澜,宣扬过时且违法的体罚教育。
网友殷光:教育也不能太“羊”
其实,狼爸之争的本质是教育是否需要惩罚的争论。我认为,教育需要惩罚,因为惩罚可以培养人的耐挫折素质,培养人的规矩意识,培养人的坚强意志,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是软化的教育。当前,一些孩子动不动就自杀,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从小软化的教育。我们现在的教育需要强化惩罚,这个惩罚当然包括体罚。不过,体罚不应该是打,而应该是劳动,是让身体出汗,让孩子懂得,做错了就要承担责任,就要接受处罚,这也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我们的教育需要“狼”一点,不能太“羊”了,“羊”式教育已经让中国的孩子心理脆弱得岌岌可危。
鲁珊:“狼爸”之狠源于观念之恶
如果没有“北大”两个字为这漫长的教育过程作为结局,那么萧百佑恐怕就不是“富有争议的父亲”,而是没有讨论价值的“偏执狂”。单独的看,“狠”不行,暴力不行,因为孩子应快乐成长,但如果是以“北大”为目的,“狠”变成了产前阵痛,不但可以容忍,而且成为必须。
素质教育往往是教育部门的材料用语,在家长眼里,衡量教育是否成功只有惟一标准,能不能上好学校。“狼爸”固然只是一个个例,但多少家庭,从“狼爸”的“狠”开头,遗憾的止步于“狼爸”的终。“狼爸”的不同只在于他能够坚持,毫不心软。
新闻推荐
责任书才签5天就顶风超载 东岗交警查处一超载校车 超员人数达5人
【本报讯】 为了保证幼儿园校车通行安全,东岗交警大队排摸辖区范围内300余所中小学对校车进行二次登记和检查,并和学校负责人、司机签订了安全责任书。然而,22日红星巷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