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福金
村支书(主任)、大学生村干部和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因不是公务员,一般很难进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考察视野,被人们称为“边缘干部”。在今年的换届中,不少地方加大在这“三类人群”中公开选拔乡镇党政领导的力度,使一些“边缘干部”看到了希望,激发出干事创业的热情。
日前,人民日报以《敢事业用人才》为题,提出了“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大胆选拔使用各类优秀人才”的选才用才新理念。在换届中,为“边缘干部”打开成长之门,正是这种理念的诠释和实践。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村支书(主任)、大学生村干部和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等“边缘干部”,是基层干部队伍的主体,他们的数量远远超过基层公务员,他们承担了大量的服务群众、沟通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等基层工作,他们中的不少人是农村中心工作的“先锋”,是处理复杂问题的“干将”、是担责挑担的“檩椽”。但由于用人体制壁垒的存在,相对于公务员而言,他们却始终处于“低人一等”边缘地位,“脏活累活派去干,晋职晋升靠边站”的境遇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在不少乡镇,一方面,由于公务员队伍青黄不接,出现只要是公务员就安排当乡镇领导干部的“将就使”现象;另一方面,大批优秀的“边缘干部”,受身份、学历等限制被拒之门外,极大地挫伤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如今,不少地方在换届中通过公选、公推直选、实绩比选等方式,把“边缘干部”作乡镇领导干部的重要来源,给优秀的“边缘干部”一个正式的“名份”,让更多的“边缘干部”们有盼头、有想头,既激发了他们的干事创业热情,在基层营造了“一心一意搞服务,聚精会神谋发展”良好氛围,又为党的事业补充了大量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扎实、专业特长突出的新鲜血液,极大地改善了乡镇领导班子的结构,实乃“双赢”妙策。
此策虽好,但不长久。目前,这些做法推广的面小、运用的范围窄,有的地方搞“一地一策”,只有零星的区县试点开展;有的地方把此当作“点缀”,一个县只开一两个名额的“口子”,制造宣传“花絮”;有的搞“短期行为”,只在换届中“开门”,换届后将立即关闭。
这些为干部所欢迎,受群众所拥护,被实践证明了能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事业发展的做法,缘何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呢?说白了,是一些部门和领导的思想不够解放,不敢突破已有的条条框框,担心此门一开就“收不了风”,给干部选任带来“混乱”、制造“麻烦”、埋下“隐患”。
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任何体制都是发展服务、为事业所用,干部人事管理体制也不例外。只要出以公心,坚持为人民选干部、为事业用干部,就会经受住现实和历史的检验,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支持和拥护。
因此,请别急着关闭在换届中刚为“边缘干部”打开的门,而要从体制机制层面研究如何大敞开、持续开的办法和措施。 (据人民网)
新闻推荐
新华社福州9月5日电(记者郑良)据来自厦门公安边防部门的消息,边防官兵近日在厦门海沧摧毁3个特大电信诈骗窝点,抓获13名犯罪嫌疑人,现场缴获一批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卡、银行卡及账本等作案工具,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