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世怀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曾经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这就是著名的“破窗效应”。
笔者由此想到了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任何一种违章现象的产生及存在,哪怕是及其偶然、个别、轻微和最初的,都将在职工中暗示性和诱导性地传递着一种信息,假如这种误导的信息没有被及时制止和处理,必然会导致这种违章违制现象无限扩展,隐患越积越多,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必将对职工个人及整个企业利益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可以说,“破窗效应”给企业安全生产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
在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运作中,我们依然可以目睹这样的个别现象:违章者总是以“别人都是这样干的”、“以前就是这样做过来的”、“这次运气真不好”、“幸好没有被领导发现”等等话语来狡辩、搪塞和开脱;而管理者往往又以初犯、不懂规矩、非主观故意等为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处理方式还美其名曰“人性化管理”。这样的安全管理不管是对当事人还是对企业来讲,都是极不负责任的,对企业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无数次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都证明了一次次习惯性违章作业累积而成的危害,证明了“破窗效应”导致的严重后果。
为此,笔者认为,切实抓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谨防“破窗效应”。要不断健全、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推进标准化作业,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预警机制。要加强制度执行力,加大安全监管与考核力度,牢固树立起“安全生产无小事和安全生产是最大效益”的理念。要严格奖惩,严肃处理任何违反企业安全管理的行为和个人,并及时采取措施“补窗”,以防止他人效仿;要积极鼓励和嘉奖生产实践中的“补窗”行为,加强正面激励,形成长效机制。要教育引导职工自觉养成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注重安全生产中的每一个细节,时刻想到细处、做到细处,见微知著,提高自己的安全作业行为。
新闻推荐
儿子被拐卖了17年,却只得到了28元的赔偿,还要负担90元的受理费,甘正洪说他要上诉。而相关法律学者则一致认为,这样的判决“不合理却合法”。(6月15日《检察日报》)1993年,甘正洪6岁的儿子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