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每到周五,在市区各个大街小巷的主要路段都不难看到,悬挂着周末大扫除的通知或宣传条幅,周围却只有几个社区综治员坚守岗位,很难看到全民齐动员的热火场面。近日,记者在社区采访时发现,原本全民齐动员的爱国卫生运动成了社区的“独角戏”,大部分包街部门和单位对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重形式走过场,普通市民也缺乏自觉参与意识。
监管缺位 门前三包难落实
记者采访中发现,街头有些院落垃圾堆放现象比较严重,如:红星巷78号速8酒店旁边台阶有垃圾堆积;兰大二院对面拆迁工地有大量生活垃圾;五泉南段市场有垃圾堆积现象;五泉路47—61号大门两侧花坛内有垃圾;和政西路15号门前护栏内垃圾堆积。另外,记者还发现,邮电大楼十字护栏未擦洗很脏,杨家园整个巷道、山字石早市东出口、铁路东村社区辖区内普遍存在店外经营现象,且区域保洁不及时,一些餐饮场所污水乱泼。
其实周末大扫除是以文明城市共建为主题的全民爱卫活动,做好门前三包就是其中的一项。采访中,一些社区的综治员告诉记者,每到周末大扫除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商户将垃圾堆在门口,等着他们来打扫,这让他们很是无奈。
板子打一家 社区有怨言
“原本属于辖区单位包干的门前环境、露天物品堆放、修整坑洼积水场地等等工作,不知不觉被划到了社区周末大扫除的范围,而沿街店铺也不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居民自觉参与者寥寥无几。社区不仅要担负大量的清洁工作,而且还要面对严格的考核和打分。如此一来,周末大扫除就成了社区的负担。”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平时也是有很多工作要干,每个周末还要挤出时间来为大家搞卫生。‘社区是我家,卫生靠大家\’这不应该只是句口号,仅靠社区一家之力去改善城市的卫生现状无疑是螳臂挡车,很难起到带动作用。”记者在社区采访时听到很多怨言,言词间更多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什么“门前三包”形同虚设,社区叫苦连天呢?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进一步加大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的组织和落实力度,强化领导干部和区属部门的工作职责,促进辖区爱国卫生的常态化管理,城关区还制定出相应的考核制度,其中除了规定每周五下午统一组织全区各街道、各专业部门、各辖区单位和群众共同参与爱国卫生大扫除和市容环境治理活动,而且每周四还有专人实行检查打分。“周末大扫除考核的板子只打在了社区头上,社区工作人员怨声载道。
整洁环境需要全民共建
就此问题,城关区爱卫办的韩主任也是感慨颇多。他说,眼下爱卫办很尴尬,两头不招人喜欢。对于辖区包街单位来说,爱卫办缺少相应监管措施,而市民又有一种错觉,认为周末大扫除是街道、社区的事儿与自己无关。其实作为市民每个周末把家里的卫生搞干净,上班族清理自己的办公区域也算是参与了爱卫运动。另外,市民参与公共区域大扫除的意识还缺少应有的引导。比如,在上海居民有三个“6”的概念,6号是志愿者服务日,16号是居民义务劳动日,26号是大扫除日,这样一来要参加活动的市民就会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情况自觉参与到活动中去。
新闻推荐
【本报讯】 11月25日,记者从甘肃省卫生厅获悉,目前四川省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美沙酮门诊)总数达到26个(其中今年新开门诊2个),覆盖全省13个市(州)、23个县(市、区)。截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