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均
社会学家陆学艺近期说我国中产阶层占总人口的23%时,“被中产”的惊呼之声不绝于耳,俨然放了一颗“卫星”。欧睿信息咨询公司日前又奉上一个大“画饼”——其研究报告称,2020年,中国中产阶层人数将达7亿,再过十年,中国人近半成为中产阶层,年收入可达8万元。(《法制晚报》7月19日)
且不说年收入8万元算不算“中产”,即便按这个标准,达到中产近半的程度仍要“再过十年”。单说目前的中产阶层已经举步维艰——收入分配向资本权力倾斜、畸高房价透支了很多白领半生的财富、“短腿”的社会保障体系、高强度工作和低微薪酬……仅仅“房奴”、“车奴”、“卡奴”、“孩奴”这些词就将白领中产们疲于奔命、捉襟见肘的生存窘境展露无疑。7亿中产,“画饼”虽大,何以“充饥”?
在收入少、负担多、税负重、房价高的重压下,如何才能使中产阶层不断壮大实在迫在眉睫。通过个人所得税税基和税率的调整为税负减压,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减少后顾之忧等,这些当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但除了“减负”,还要“扩容”,更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机会以壮大中产阶层。
一般而言,中产阶层“孵化器”至少要有两个:
一是中小企业——通常认为,强大的中小企业是“中产阶层”的制度性依托。正如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的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每千人口拥有的小企业数量越多,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越小,中等收入的人口也就越多。反之,中等收入的人口就较少。
另一个是大学——社会学家陆学艺曾称大学是培养中产阶层的摇篮,大部分毕业生后来都做了“白领”。其实,高校扩招的十年,也是中国中产阶层扩大最明显的十年,每年几百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也就直接成为以高学历为主要特征的中产阶层的后备军。因此,也有人说大学毕业生是“预备中产”或“准中产”。
但一来,中小企业目前举步维艰——2009年前两个月,国内14家银行授信额度总规模达到4.52万亿元,可对中小企业授信的规模还不到4%。仅在2008年上半年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广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调研甚至显示,广州中小企业平均存活期不到3年。二来,“毕业即失业”、“蚁族”、“房租攀升”、“毕业生薪酬创新低”等现实尴尬给正做着中产梦的大学生们当头一棒。
中小企业和大学毕业生们“四面楚歌”,中产阶层自然也就“萎靡不振”。要让7亿中产的“画饼”由虚变实,至少需要创造一个公平宽松的环境,先把中小企业和大学毕业生从“四面楚歌”中解放出来。中产梦虽美,总得先让他们睡着吧,否则,不就是“白日梦”了? (据《中国青年报》)
新闻推荐
“单位领导和同事到医院来给我临时困难救助基金后,同病房的病人好羡慕。”7月21日,刚出院回到工作岗位的攀钢钒炼铁厂铸铁车间职工梁江高兴地说。像梁江这样因病或其他原因受到工会帮扶和困难...